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781
小学生遭受体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3期
     3.2 教育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中的体罚现象,采取必要的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引导,以杜绝体罚现象。针对这些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充分认识体罚的危害性。尽管体罚可能会暂时收到某些教育效果,但是其危害也是不可避免。具体说来,体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体罚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些学生因经常受到粗暴的训斥、体罚,自尊心、自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并且,频繁或过度的体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其次,体罚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体罚很容易使学生形成胆怯、自卑、冷漠、闭锁等不良的人格特征。严重的惩罚,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再次,体罚还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正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因而,由体罚所形成的不恰当的外部力量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②体罚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小学生非常崇拜他们的老师,有着很强的向师性。然而,体罚却扩大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或反感,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③体罚还影响着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很多家长往往“授权”教师,“孩子不听话尽管打”。但教师真的对学生实施体罚时,家长往往又谴责教师,甚至对簿公堂,造成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2)转变教育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转变“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新理念。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大力提倡素质教育。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急需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应试教育则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人才需求旺盛,而注重考试成绩、习惯于体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杜绝体罚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尽快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②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在应试教育中,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人们对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采取体罚的现象视而不见。因此,教育要改革评价制度,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考核指标,以体现素质教育对教师工作的要求。(3)提高师德修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也知道要多讲道理,要多谈心,要循循善诱。但是,许多教师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难题时,尤其是面对具体的违纪学生时,显然还没有修养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程度,于是体罚现象也就发生了。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讨论。①学好教育法规。引导教师从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和侵犯人权、触犯法律的高度去认识体罚的性质。②学习典型案例。通过对体罚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师提高认识,分析学生违纪的心理原因,探讨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方法。达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③进行“爱”的教育。一方面,让教师分析学生成长的历程,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做错事情或违反规定是常有的事情,体罚并不是教育学生最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与教师剖析成功的教育案例,认识“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诲人不倦。

    4 参考文献

    [1]蒋波.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3,(1):40-41

    [2]刘河燕.体罚,不可回避.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53-56

    [3]智银利.教师体罚心理探微.教学与管理,2004,(4):21-22

    (收稿时间:2007-08-10), 百拇医药(姚玉欣 王惠萍 文玲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