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626832
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调查并研究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早年的父母 教养方式的差异,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方法 通过80名监 狱犯人对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父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及母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其差异均具有 显著性;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地不一致性。结论 监狱犯人的父母对子女 的早年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不同。

    【关键词】 监狱犯人;父母教养方式;早年

    Investigation on Prisoners'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in Childhood.Wang Li, Li Jianming, Li Lina.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Tangshan 063 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pat terns in childhood between prisoners and the normal,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fat her and mather rearing patterns of prisoners in childhood. MethodsTo adopt EMBU for ev 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80 prisoners' memories of their parental rearing patte rns in childho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each factor of themother and of the father compared to Chinese normal model were notable. Fathersand mothers' rearing patterns were notably in consistent. Conclusion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in childhood of the prisoners are different f orm the normal.

    【Key Words】 Prisoner;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Early years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并且终生密切联系 的重要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所有接触的人中最主要的重要他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国内外学 者普遍认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是造成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外对于犯罪 与家庭教养的研究也较国内超前,如Bandura认为犯罪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不是与生俱 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观察学习是犯罪心理产生的最重要来源。

    Jessor(1977)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心理社会性的发展模型,可用来全面系统地解释子女的 犯罪行为(problem-behavior theory)。国外的研究从社会控制理论、亲子依恋理论和社 会学习理论各种不同的侧面强调了家庭与子女犯罪的密切关系。

    监狱犯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父母教养方式必有其特殊性。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 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犯罪发生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 原因。据广东省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中有80%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有关[1 ]。在 国外也有相关研究,Anderlee对羁押机构中的80名违法犯罪少年与80名12~15岁的正常少年 的面谈调查发现,违法少年从双亲那里得不到爱,与父母亲没有心理上的适当交流。

    本次调查针对监狱犯人,试图探讨揭示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特殊性,以期从特殊群 体的角度,丰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并为家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选自吉林省某监狱,有效被试为80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37人,自幼丧 父3人,均为男犯,自幼丧母5人,其中女犯2人,男犯3人,将其另一单亲教养方式结果与其 他被试合并在一起统计,未加剔除。被试平均年龄27.14

    岁,年龄最大47 岁,最小19岁。

    1.2 方法

    1.2.1 主试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名,监狱狱教科干警4名。

    1.2.2 研究工具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该量表由瑞典C.Perris等人编制,岳 冬梅等人修订改编而成。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同质性系数(Cornbach's α)分别为0.8289 和0.7382[2]

    1.2.3 施测 数据于2006年5月收集,测试由4位狱警配合心理学本科生主持,用统一指导 语进行分组的团体施测,测试不记名,并在被试确信其回答能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所有 数据统计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监狱犯人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常模的比较研究 中,统计得分采用各因子所含项目的平均分,一是因常模提供的是平均数;二是因为其他分 析需要在各因子之间做比较。

    2 结 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分别与常模进行比较 监狱犯人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常模相比均具 有显著性差异(P

    2.2 双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比较 从父母差异来看,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 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得分低于父亲( P[3]。监狱 犯人的父 母缺乏情感关爱,对其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甚至拒之门外,这必然将其推上犯罪道路。监 狱犯人的父母过多的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限制和剥夺了子女在不同情境中体验自我的自 由,使其遭受情感挫折与自尊伤害,长期处于欲求不满的心理状态之中,因而形成与父母的 对抗心理,以及反社会心理。而且过于严厉的惩罚还成为其习得侵犯行为的最好示范;专制 粗暴、惩罚严厉容易培养出攻击型的孩子,过干涉与保护剥夺了子女应有的白由,导致他们 心理压抑、紧张和不安,使其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由于自我意识增强,情感色彩浓,缺乏 理智,易冲动,往往把对父母的反感和偏见投射到社会,导致激情犯罪;另一个是形成沉默 木讷、缺乏主见、易屈从的人格,一旦离开父母,便会六神无主,因归属需要而产生强烈的 亲和动机,往往被他人所左右,导致协从犯罪[4]

    3.2 监狱犯人早年父母双亲在教养方式上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 本研究反映,监狱犯人双 亲教养方式存在严重分歧,4个教养因子的差异都极为显著。教养方式的严重分歧,使子女 不仅无所适从,难以接受,而且还会产生神经质行为,缺乏是非判断能力,难以获得心理和 行为的统一,从而易入歧途[5]。从这一研究来看,双亲教养方式的一致性起着更 为重要的 作用。造成父母亲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父母性别角色和对教养子女的不同 看法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父母参与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不同有关,还可能与父母之间的不 良关系有关。

    4 结 论

    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过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多 的拒绝、惩罚、干涉;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极端化倾向和双亲教育严重分歧的 缺陷。

    总之,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子女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为预防子女犯罪和改造监狱 犯人,我们在加强学校教育和法制宣传与执法力度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家庭教育的作用。我 们应加强亲子教育,提高父母的自身素质,改善教养方式,发挥家庭应有的教育功能,以减 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5 参考文献

    [1]舒明跃.父母养育不当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3( 5):193-197

    [2]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国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122-129

    [3]张立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辽宁师大学报,1997,3:19- 22

    [4]Shears J, Robinson J, Emde RN, et al. Fathering relationships and th eir ass ociations with juvenile delinquency.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02,23(1):79 -87

    [5]于海琴.劳教人员早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40-53

    (收稿时间:2007-10-06), 百拇医药(王 丽 李建明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