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3088
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7期
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团体咨询改善女大学生人际态度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改善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针对女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态度进行训练。结果 实验组大学生在自编量表10个因素的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部分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有了明显改进。结论 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态度。

    [关键词] 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态度;团体辅导;女大学生

    随着时代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关注,一些研究更是集中于探究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她们在人际敏感、自尊、焦虑等方面存在不健康心理因素。这影响了女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幸福感的提高。然而,至今很少有研究针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来有效改善其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借鉴田万生对大学生团体辅导的效果研究的探讨的实践和理论依据,根据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试图从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情绪和行为3个层面来改善其人际交往的态度,从而增强她们人际交往的信心,提高交往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态度问卷”来测量女大学生的人际态度。“大学生人际态度问卷”测量的是大学生对其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该量表由8个因素构成,即对人际信任的认知、对人际容纳的认知、对人际理解的认知、人际孤独、人际焦虑、人际愉悦、人际适应、人际回避。统计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人际态度测量的有效工具。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人际敏感”分量表来测量女大学生的人际敏感性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来评定其自我价值感。

    1.2 研究对象 通过面谈和心理问卷调查,从自愿报名参加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女生中,筛选了30名学生入选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其中一年级12人,二年级12人,三年级6人。将被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人。所有被试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有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的愿望,并承诺坚持参加每一次团体活动。

    1.3 团体辅导方法 本次团体活动每周进行1次,每次1.5~2小时,共8次。根据被试在问卷上反映出的人际交往问题并参照面谈时对她们进行的需求评估,整个团体辅导活动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调节、情绪管理和行为训练。

    在认知调节阶段,指导者采用了“说说我是谁”、“盲行”、“戴高帽”、“我的人际认知”等多个活动来引导同学自我探索,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此外,通过对人际沟通理论和人际互动技能的介绍,团体小组讨论和思维训练的开展,多数成员纠正了她们在人际问题上的错误认知,学会用新的、积极的观点来看待人际问题。第2个阶段的情绪管理辅导是本次团体训练的一个重点内容。前期的问卷调查和面谈均表明。参加辅导的成员大多存在情绪健康问题,消极情绪左右了她们的人际交往行为,对其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指导者首先利用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活动,协助成员学会借助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来觉察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缩短人际距离;接着向成员讲解ABC合理情绪疗法及情绪的自我教导训练法,最后通过心理剧表演和小组讨论让成员深入分析在各种特定情境下如何运用理论来消除或缓解各种负性情绪。在人际行为训练阶段,针对女性在人际沟通中的特点,指导者主要使用行为训练的各种技术。培训成员如何欣赏和赞美他人,如何说服他人并教授她们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指导者还邀请了15名性格开朗、合作性较好的男性成员加入到团体当中,通过创造真实生活情境来引导女生掌握社交场合下与异性的交往的技能,学习与异性建立友谊的方法。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处理,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 果

    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1)显示,测量顺序对人际态度8个因素、自尊及人际敏感的主效应显著,说明成员的人际态度、自尊感及人际敏感性在人际辅导前后产生了显著变化;测量顺序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也达到显著,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的人际态度、自尊及人际敏感在人际辅导前后的测量中产生了明显差异;进一步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上述所有因素的测量中,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差异均不显著,而实验组的前后测结果差异均显著(见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结果差异均不显著(见表3),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同质性较高,样本选取较为科学;而除了人际态度中的人际孤独因素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结果差异均显著(表3)。以上结果共同说明,团体辅导对实验组成员确实起到了作用,干预效果明显。

    3 讨论

    3.1 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女大学生人际交往态度具有显著效果 近年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研究并不少见,这些干预研究更多注重的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本次团体辅导的研究者认为,人际中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共同构成了人际态度,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它们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作用并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首先,人际关系的改普取决于个人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看法和观点,对人际关系的消极认知往往是不良人际关系形成的根源;其次,人际态度的情绪成分对于个人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消极情绪不但使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带有主观色彩,出现认知偏差,而且还会妨碍其人际交往行为,危害人际关系;而人际态度的行为成分是人际认知和人际情感的表现和结果,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人际关系。本研究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应是交往者由内到外各心理过程的改善。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发生综合改变的结果,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认知调节一情绪管理一行为训练”的方法,将人际交往中的认知调节、情绪管理和行为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团体成员在其中经历了从认识看法至情鳍体验乃至外部行为、一系列由内到外的心理变化过程,研究设计深入且具有整合性。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差异均显著。说明实验班女大学生各种障碍性问题都得到明显改善,辅导效果显著。至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孤独因素上的后测结果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对照班有部分被试由大一新生组成,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和进一步的了解,彼此间熟悉后孤独感自然会降低。

    3.2 情绪训练是改善女大学生人际交往态度的关键因素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女生胆小、害怕、多愁善感,面临困难的情境有时就会退缩、恐慌,表现出心理意志上的不健全。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http://www.100md.com(张 莉 何亚芸)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