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3315
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方法 在中国期刊网,利用文献检索法复习了近年24篇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从不同侧面探讨婚姻质量与家庭关系。结果①婚姻质量的测量工具较多;②社会阶层较高者、婚前感情基础较好、婚后一致性又较强的夫妻婚姻质量相对较高;婚龄与婚姻质量呈“U”字形曲线相关;③感情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变量呈负相关;④结婚年数和婚姻满意度之间其实是一种负相关关系;⑤夫妻共同参与休闲活动有助于增加婚姻的满意度;⑥婚姻质量越高,婴儿发育越好。结论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较多,如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婚龄、夫妻休闲活动等。

    [关键词] 婚姻质量;婚姻测量,影响因素;综述

    1929年。美国社会学者Hamilton在《婚姻研究》一书中,第一次对婚姻调适进行了实际的度量与估计。1973年,Klein提议用婚姻质量取代婚姻调适概念。婚姻质量研究进入最为活跃的学术时期。中国学者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涉及这个问题的。中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临床心理及女权主义等理论视野对婚姻质量的定义、度量、影响因素以及与婚姻稳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婚姻质量的概念

    国外对婚姻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个人感觉(individualfeelings)学派和婚姻调适学派。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每对夫妇的婚姻质量就是他们关于自己婚姻的幸福和满意程度,婚姻质量也就是当事人对婚姻的主观感知质量(Satisfac-tion Quality)。相反,调适学派则强调婚姻质量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夫妻之间关系的结构特征或这种特征的具体存在和统计表现。因此,已婚者对婚姻关系的调适性质、方式、频率和效果构成了婚姻质量的基本理论内涵,婚姻质量应该是婚姻关系的客观调适质量。

    西方学者对婚姻质量的定义,至少有两点是可取的。第一,他们指出了理解婚姻质量概念的主客观双重尺度,即主观感知和客观描述,既强调了夫妻双方对婚姻主观感受在婚姻质量中的重要性.又为婚姻质量的具体度量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第二,他们从概念上把婚姻质量与婚姻调适及婚姻满意、幸福、成功和稳定等区别开来,研究了婚姻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卢淑华、文国峰把婚姻质量定义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条件下的人们对自身婚姻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倾向于对婚姻质量进行了主观方面的理解和评价。沙吉才等把婚姻质量表述为“夫妻间的各种关系的和谐程度,包括夫妻关系的矛盾,矛盾表现形式已解决方式等”。徐安琪等人则把婚姻质量定义为夫妻的情感生活、物质生活、余暇生活、性生活、夫妻双方的凝聚力在某一时期的综合状况。它以当事人的主观评价为尺度,并以夫妻调适的方式和结果的客观事实来描述。高质量的婚姻表现为当事人对配偶及其相互关系的高满意度,具有充分的感情和性的交流,夫妻冲突少及无离异意向。

    2 婚姻质量的测量

    从1929年Hamilton进行婚姻调适测试开始,大约有几十个方案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研究(Hamilton.1929 Spanier,1976 Sabatelli,1988)。对婚姻质量的测量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先分别进行主客观婚姻质量测量,后实施主客观综合度量,而且以客观测量居多;②使用的指标数目参差不一,多的包括280个项目(Snyder,1979),而许多研究又仅用满意度或幸福感一项指标;③一般都以被调查者回答的结果作为资料来源;④大部分都作了可信度和准确性的检验。在这些度量方案中,有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Locke的婚姻词适测验简称MAT和Waring的婚姻自我表述问卷等。这些婚姻质量的测量尝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明显地存在一些弊病。首先,许多测量过程事先并没有进行慎重的理论思考。也没有对婚姻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明确界定。使用多少指标和使用什么指标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只以人口调查中仅有的个别指标为度量依据。第二,不少研究对婚姻质量究竟含有哪些侧面及各侧面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且常把婚姻质量的某些侧面和反映这些侧面的指标放在同一层次上分析。第三,一些研究热衷于为婚姻质量估计一个单一的刻度,忽视了婚姻质量测量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婚姻质量的不同侧面可能与相同的决定因素有性质各异或强度有别的关系。

    国内对婚姻质量研究始多数是用国外的评估工具,而由于文化、国情等的差异,国外的评估工具是否能真实地评价中国人的婚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于是少数人开始自编的中国人的婚姻质量问卷。

    徐安琪等人设计的“婚姻质量多维组合量表”是一个包括6个子量表30多个具体指标在内的完整框架。它是一个由几十个主客观指标有机合成的全面、多元的评估体系;以当事人对婚姻感受的主观评价为主要尺度,并把夫妻调适的客观事实和结果列入指标体系,来对主观评价的缺陷作些补正,同时把物质、余暇生活满意度纳入考察,又根据我国国情在性生活质量指标中增设了多项具体事实和客观结果变量。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1个具体指标有规律地聚类复合成“夫妻关系满意度”、“物质生活满意度”、“性生活质量”、“婚姻生活情趣”、“双方内聚力”和“夫妻调适结果”6个侧面,既证实婚姻质量具有多元、丰富、复杂的内涵,也表明所设计的多维组合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程灶火等人则根据Jaekson五步法原则,借鉴国外婚姻质量问卷结构和在婚姻咨询中的经验,确定10个与婚姻质量有关的维度,共计90个条目编制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Chinese Marital Quality Inventory,简称CMQI)。

    李思亮(2001)以JWEB模式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量表以夫妻互动、婚姻幸福、夫妻争执、冲突策略、离异倾向等5个面向来测量婚姻质量。

    3 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西方关于婚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框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统计控制来揭示和估计所感兴趣的决定因素对婚姻质量的影响性质和强度;二是建立庞大的理论架构来确定婚姻质量的所有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婚姻质量施加影响。

    3.1 综合模型 婚姻关系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是70年代后期由格林和刘易斯(Lewis and Spanier,1979)等学者提出来的。该研究的学术目标是在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推敲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吸收到模型中来,以提高整个模型对婚姻质量的解释能力,或从更多的角度透视婚姻质量差别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各自变量影响强度的相互比较,确定与婚姻质量关系最密切的变量。主要有Glenn的婚姻幸福感多元分析模型和理论界造成极大影响的关于婚姻质量的三段理论, http://www.100md.com(郭 霞 李建明 孙怀民)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