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087409
别用“放大镜”看苦恼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 2005年第12期
     现代人常常觉得活得苦活得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常常用放大镜看苦恼,顾影自怜,最终难以自拔。

    一位少妇多日焦躁不安,茶饭不思,夜里难眠,身体乏力,日渐消瘦。老中医为她把过脉,说:“你心中有太多的苦恼事,体有虚火,并无大病。”少妇听了如释重负,便向老中医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

    老中医听罢问她:“丈夫对你感情如何?”少妇脸上有了笑容,说:“很疼爱我。”老中医又问:“有孩子吗?”少妇眼里闪出了光彩,说:“有一个女孩,很聪明,很懂事……”

    老中医边问边写,然后把写满字的两张纸放到少妇面前,一张写着她的苦恼事,一张写着她的快乐事。他对少妇说:“这两张纸就是给你治病的药方,你把苦恼事看得太重了,过于焦虑,忽视了身边的快乐。”说着,老中医让徒弟取来一盆水和一只猪苦胆,把胆汁滴入水盆中,只见那淡绿色的胆汁在水中散开,很快便不见了踪影,老中医说:“胆汁入水,味则变淡,人生何不如此?”
, 百拇医药
    不是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是我们不善于用快乐之水冲淡苦味。其实,在我们叹息、痛苦、焦虑,甚至流泪时,快乐就在身边朝我们微笑。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们常常忧虑的“烦恼”问题,做了下面这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忧虑和“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

    过了三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又过了三周之后,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

    心理学家从对“烦恼”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人所忧虑的‘烦恼’,有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 百拇医药
    那么我们如何走出放大苦恼的误区呢?

    第一,认识痛苦与焦虑的客观性。我们的情绪并不是主观意志能完全控制的,如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常常是越想控制紧张,则紧张得越厉害,越想控制焦虑,则焦虑越甚。相反,如果对待痛苦与焦虑采取接纳的态度,痛苦产生后告诉自己:我痛苦了,这是一种难受的感受,但我自己控制不了,我只能接纳它。这样,虽然看来好像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任何情绪都有它发生、发展、高潮、下降及结束的过程,只要我们接纳它了,最终它也就消失了,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试着寻找放大苦恼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自己太过追求完美、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评价等。

    第三,正视现实的压力。苦恼的产生,常常有着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冲突等,我们要学会正视并及时解决它们,逃避只能使问题更为复杂和麻烦。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我们的愉快来源越多,我们就越少惧怕失落,越少痛苦和焦虑。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们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百拇医药(晓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