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1784432
吉林地区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王振玲 冯秀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521KB,2页)。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3-0130-02

    【关键词】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为肝功能检测的指标之一,在肝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ALT是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的一项非特异性指标。但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ALT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意义越来越引起争议。为了解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其与HBsAg、抗-HCV阳性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内在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5~10月,本地区无偿献血者10625人,其中男8173人,女2452人,年龄18~55周岁。

    1.2 方法与试剂:ALT采用微板速率法(正常值<40U),对同一份样本采用双人双试剂检测,试剂由北京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20040708、P040533。

    1.3 仪器:采用全自动加样仪ATplus2和酶免分析仪HT3。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组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4个年龄组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有3个年龄组的男女ALT不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到36~45岁达到高峰,女性ALT不合格率亦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2.2 HBsAg、抗-HCV与ALT结果关系见表2。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献血人群构成及献血频率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近年来ALT检测方法由赖氏法改为微板速率法,表现出由于ALT异常而报废率增加的情况。

    表1结果表明,ALT不合格率在男性25岁以上年龄组较高,ALT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由于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升高。ALT在肝脏中最多,其次是肾脏,其他器官(心脏、肌肉)含量甚微。病原体(如HVB、HCV、HIV等)感染引起的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及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均可引起ALT升高。另外一些非病理性的原因如体重指数、饮酒、运动、疲劳、服用药物等均会影响ALT的活性[1],引起ALT升高。Goncales等认为肥胖和酒精是ALT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ALT活性具有相关性[3]。由于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较多,献血常识相对缺乏,一方面在采血前应对25岁以上男性特别加以询问,使他们在自检不合格时主动退出;另一方面在采血前增加ALT快筛项目,使ALT不合格的献血人员暂缓献血,这样就可以减少血源浪费。另外,从科学的角度看,对献血者依照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来制订ALT参考区间更为合理。

    表2结果显示,HBsAg、抗-HCV阳性是ALT升高的原因之一,必须引起注意。有文献报道,ALT异常的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比ALT正常献血者抗-HCV的阳性率明显增高[2],与本次统计结果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对ALT不合格人群中HCV肝炎窗口期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研究探讨对ALT与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与血液检测相关指标(HBsAg、抗-HCV)的内在联系,可以进一步减少血液浪费,为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判定标准提供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 孙革,黄欲晓,马兰.1999~200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