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5期
编号:11784024
女性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预防(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163-02

    【关键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预防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致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数据统计发现女性尤其是50岁以上的女性患心脑血管病风险增高,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极大地危害着女性健康。因此,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干预,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本文将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1 年龄:年龄是缺血性卒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55岁的女性,患心脑血管病风险大幅提高,平均每增长10岁,卒中的发生率增加1倍,年龄已成为其主要的死亡病因之一。

    1.2 性别: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少于男性,但围绝经期后显著增加。如北京地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调查表明,45岁以下男性AMI是女性的17.8倍,45~54岁间男性AMI是女性的6.1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渐渐接近,如≥65岁男性AMI仅为女性的1.8倍[1],显示老年女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与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心血管系统失去其保护作用有关。雌激素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2]。雌激素与心血管系统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起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行;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机制促进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释放,从而发挥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雌激素可改善脂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控制三酰甘油的存储,还可改善糖代谢。

    1.3 遗传:卒中可由许多不同的基因引起,这些基因的效应往往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以一种复杂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模式被激活。据最近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非脑血管病对照组亲属多出1~2倍。有人研究发现脑血管病患者亲属中许多人有血管张力增高或紊乱,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不健全,脂肪-蛋白代谢和凝血系统障碍[3]。这些情况都为脑血管病的遗传性提供了有利证据。虽然还不能说患者亲属就一定会患病,但这种遗传倾向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2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女性脑卒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4]。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其原因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5]。40~55岁进入围绝经期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终止,部分妇女随着卵巢功能的退化,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失去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雌激素可促进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当应激性刺激反应时,雌激素能易化血压的调节[6]。据文献报道[7]:左心室肥厚程度相同的男性和女性,女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心血管疾病间有着明显联系。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都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2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公认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虽然女性在20~50岁时血脂情况比男性好,但一旦绝经期开始,血脂就开始升高,而同年龄的男性血脂还较稳定。65岁以下的女性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密切相关,而65岁以上的女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很强的危险因子[8]。高三酰甘油在女性中也是很强的危险因子,特别是老年女性。有研究数据显示,胆固醇水平下降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险下降2%~3%。使用调脂药物的二级预防可以使女性明显受益,相对风险下降35%~46%[9]

    2.3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易于发生血管退行性改变,引起动脉硬化[10]。糖尿病的女性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比男性高。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相对风险为3~7,男性为2~3。文献报道[8]高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大削弱雌激素刺激内皮细胞产生NO的能力,从而削弱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2.4 肥胖:1999年,WHO将肥胖症(腹型)、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群体出现称为代谢障碍综合征[11]。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种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女性肥胖发病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15.8%增加到90年代末的34.0%。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2,13]。50岁以下肥胖妇女脑梗死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超重、肥胖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势必引起心脑血管动脉损害,最终导致卒中的发生。

    2.5 妊娠和避孕药:产褥期是青年女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冯泽甫研究显示[14]:妊娠发生脑血管病高峰在产后2w。高浓度的雌激素可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增殖,导致某些凝血因子如内皮素及血管壁的改变。台湾研究[15]表明:产褥期脑血管病的形成与产后血容量急剧减少,致相对脱水和高凝状态,再加上产褥感染和本身凝血障碍有关。

    20世纪60~70年代认为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750mg)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口服小剂量避孕药(雌激素含量<50mg)不会增加卒中危险。

    2.6 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6]:尿酸水平升高是女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umino等[17]研究显示: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刘宇等研究发现[18]:女性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尿酸水平越高,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雌激素水平下降是老年女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并间接增高冠心病的发病危险。

    2.7 其他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C反应蛋白、血小板功能异常、黏附分子、E-选择素、基因改变等,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

    3 预防

    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积极调节心理平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女性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2.1 合理膳食:膳食以谷物为主,低盐(<6g/d),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选用鱼类、禽类及适量猪、羊、牛肉,少吃动物油、肥肉及内脏,增加豆类及其制品,增加杂粮,提倡每日喝半斤鲜奶,避免奶油制品。

    3.2 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每天至少30min中等强度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游泳等,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体重/身高2)。

    3.3 绝对戒烟,不饮或少饮酒。

    3.4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舒畅、平衡的心态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长寿的关键秘诀。

    3.5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下降10mmHg,脑卒中大约减少1/3,冠心病减少1/6。降血压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下降的幅度,而非用药的类型[19]。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百拇医药(龙 丹 余桂芬)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