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90103
手浴疗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王海荣 李海玲 陈 宁
第1页

    参见附件(1542KB,2页)。

     手浴疗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王海荣 李海玲 陈 宁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56-01

    调查表明:90%以上妇女存在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约20%~40%妇女出现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紧张综合征,少数甚至表现出精神症状及性格行为改变,极大地影响工作及生活。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浴疗法治疗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20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临床确诊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患者,排除其他疾患所致头痛与情绪、性格及行为改变的因素。治疗组年龄23—45岁,平均33.6岁,疗程3个月~3年,平均1.5年。对照组年龄25~42岁,平均33.2岁,疗程5个月-2.8年,平均1.5年。两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已建立月经周期妇女,年龄23~45岁;②症状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其它有乳房胀痛、全身乏力、紧张压抑或烦躁易怒、失眠、腹痛、水肿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川芎30g,生葱白30g,香附20g,吴茱萸20g,花椒6g凉水浸泡2h,水煎后以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手部,待药汤温时(温度40~45℃)再以药液淋洗浸泡手部,每天2—3次,每次15~20分。对照组使用氟西酊,黄体期用药每日1次,每次20rag口服,维生素B6每次10~20mg,每天3次口服,以改变症状为主。两组均以3个月为治疗周期。

    2.2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安全期评估。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经前7~14d,月经来临前头痛、乳房胀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症状均消失。好转:经前7—14d,月经来临前头痛、乳房胀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经前7—14d,月经来临前头痛、乳房胀痛、紧张、压抑或易怒、烦躁、失眠症状仍存在。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痊愈18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0例,痊愈4例,好转18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3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3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头痛症状改善有效率100%,乳房胀痛有效率86.7%,紧张、压抑、易怒、烦躁有效率65.0%,失眠有效率58.3%。对照组:头痛症状改善有效率26.7%,乳房胀痛有效率33.3%,紧张、压抑、易怒、烦躁有效率61.7%,失眠有效率45.0%。

    3.4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亦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关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主要倾向于三个方面:孕酮缺乏、β内啡肽释放异常、维生素B6缺乏,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手浴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洗手部,待药汤温时,再以药液淋洗浸泡手部,通过温湿热对手部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吸收达到止痛调经、行气解郁、散寒去淤的治疗目的。熏蒸疗法是热疗法的一种方式,用热可降低感觉神经的活性,以提高疼痛阈值,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组胺等致痛物质的排出,消除水肿,可解除或减轻疼痛。

    本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去淤;吴茱萸温中散寒镇痛;香附可理气疏肝、调经止痛、行气解郁;葱白可解表散寒通阳。笔者通过精选几种中药熏蒸淋洗后可有效地达到止痛调经、行气解郁、散寒去淤的治疗目的。对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出现的各种症状,特别是头痛效果显著。该方法采用的中药物美价廉,各中药店均可买到。煎汤熏洗手部既操作简便又便于药物吸收、渗透,免除了煎药吃药之苦,各位不妨一试。

    略论阴阳学说

    牛宗新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56-02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阴阳学说的具体阐述。阴阳学说是古代先贤对天地人气化规律的一种抽象,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阴阳学说的形成

    通常认为,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宇宙天体运行不息,但都遵循一定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春夏的特点是温热,万物此时萌发、生长、壮大,表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趋势;而秋冬的气候特点是寒凉,万物此时枯萎、凋零、闭藏,表现出一种收杀敛降、消极向下的趋势。这种自然现象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人类生于天地之间,最能深刻体验到的就是寒暑往来,其四时更替及万物由衰到荣、由荣到衰的生化过程。古人对这种表现的完全相反的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进行了抽象,从中找出了天地运转的规律,总结抽象而形成了阴阳学说。

    2 阴阳学说的实质

    2.1 事物的阴阳归类:古人根据四时中春夏秋冬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完全相反的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进行取类比象,把事物分成了阴阳两类,认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等类似春夏之特点者,皆归属于阳;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类似于秋冬之特色者,皆归属于阴。如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在上故属阳,地气重浊在下放属阴;以水火而言,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水性寒而润下故属阴;以人体的脏腑而言,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以气血而言,气性温煦故为阳,血性滋润故为阴。

    2.2 阴阳学说包含的内容

    2.2.1 阴阳的对立:四时变迁,春夏气候温热,万物生长壮大;秋冬气候寒凉,万物收敛闭藏。并且春夏的温热之气可以制约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的寒凉之气也可以制约春夏的温热之气,而使一年中气候保持相对稳定,不至于过寒过热。春夏的生长之气使万物生长壮大,但秋冬的收杀之气却可以制约之,使万物凋零、闭藏。同样,春夏的生长之气不制约秋冬的收杀之气,万物就不会萌发再生。正是从这两种完全相反而又相互制约的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中,古人总结抽象出了阴阳的对立性。

    2.2.2 阴阳的互根:四时寒暑更迭,没有春夏的温热就不会有秋冬的寒凉。同样,没有秋冬的寒凉也就没有春夏的温热。万物没有春夏的生长,就没有秋冬的收藏;没有秋冬的收藏,也就不会孕育出春天的萌发、夏日的茁壮成长。古人从中体悟到阴和阳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2.2.3 阴阳的消长:四时轮回,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再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万物也随之由生长到壮大,然后再由壮大到衰败到闭藏。古人由此体悟到阴阳这两种势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地变化。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