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35期
编号:11908629
鼠疫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5日 陈云翔 马 亮 戚凤伟
第1页

    参见附件(1574KB,2页)。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5 - 1779 - 02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历史上记载过三次,都造成上亿人死亡。我国早在《五行志》中就有记载, 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自20世纪40年代后,较小范围的鼠疫流行仍不断发生,有些国家仍有大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今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发生鼠疫疫情,现已确诊12例,其中死亡2例。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我国现有11块鼠疫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青海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当地农牧民生活及饮食习惯,鼠疫既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又是地方性传染疾病,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鼠疫杆菌产生二种毒素,一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质),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另一为内毒素(脂多糖),较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组织器官内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应。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