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75640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1 - 103 - 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治愈标准。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除1例中转手术,其余31例均治愈,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15d,平均10.2d。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并发症,愈后患者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治未病,预防更重于治疗。

    【关键词】术后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复方大承气汤;复方丹参注射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指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这种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但无绞窄情况。绝大多数非手术疗法可治愈[1]。我院自2007~2009年,对腹部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32例采取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疗效显著,适合各基层医院,现将治疗方法及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58.3岁。急性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2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行修补术6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行胆囊切除术1例,左结肠癌行结肠癌根治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2例。

    1.2 临床诊断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1)有近期(1~3周)腹部手术史,尤其是有短期反复手术史,术中有广泛分离粘连病史;(2)术后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以渐进性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为主,全腹弥漫性疼痛,可伴有低热,但无高热。(3)体征:腹部膨隆呈对称性,触诊有不均匀柔韧感,但触及不到肠袢或包块,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影像:腹部X片有多个肠腔积气积液现象,但无极度宽大液面,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腔内积气积液,肠袢成团,腹腔有积液但无高度扩张的肠管,CT对炎性肠梗阻有重要的诊断作用。(5)血规:白细胞增高。(6)排除腹腔等机械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等[2]。
, 百拇医药
    2 方法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本组3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西医治疗: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温皂水低压灌肠。中医治疗:予复方大承气汤自胃管注入,药物组成:木香20g、积实20g、厚朴20g、莱菔子30g、黄芩10g、赤芍10g、芒硝10g(烊化冲服)、大黄20g(后下)。煎汁100~200mL左右,经胃管注入,保留1~2小时后开放胃管。每日1剂,重症者每日煎2剂分别胃管注入。同时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腹部体征的变化,若出现明显的机械性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征象时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2.2 治愈标准 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腹部不胀;触按柔软;恢复饮食后肠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2.3 结果 32例患者经治疗,除1例中转手术,其余31例均治愈,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15d,平均10.2d。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并发症,愈后患者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因病理:目前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小肠,结肠间浸润的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因素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增加,引起白细胞聚集,诱发腹腔炎症反应,引起肠管间麻痹、炎性反应、水肿和粘连,最后导致肠梗阻,其中炎性反应造成的肠蠕动减弱是梗阻的主要原因。经中西医综合系统地治疗,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渗出液的吸收,肠壁水肿也逐渐减轻,肠功能才能得以逐渐恢复。文献报道[3],该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在87.5%~98%。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坚持采用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误将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为炎性肠梗阻,一旦出现肠绞窄的迹象,表明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有误,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2 《医贯》记载:“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而入也。”“关格”颇类似肠梗阻。中医理论认为,肠道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术后肠道气机痞结,通降功能失调,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而引起梗阻,以痞、满、燥、实为主证,临床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复方大承气汤方中川朴行气消胀、烦湿散满;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理气宽胸;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炒莱菔籽消食下气、化痰除胀;赤芍活血凉血、祛痰止痛;芒硝润燥软坚、泻热通便[4]。该方具有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消结等功效.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腹腔内炎症的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可促使肠壁水肿逐渐减轻,促进肠功能恢复,从而使肠梗阻得以缓解,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总之,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肯定。
, 百拇医药
    3.3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积聚,降低血液粘度,活血化瘀等作用,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肠壁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递质释放,从而减轻肠壁粘膜组织水肿,消除痉挛,恢复肠管正常蠕动、分泌及吸收功能,促进组织细胞修复,能有效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从而改善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从而达到缓解、解除梗阻之目的。

    3.4 中医认为治未病为上工,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相对治疗而言更为重要:预防首先要做到腹部手术时应遵守轻柔操作原则,尽量减轻组织损伤。避免肠管长时间外露,防止浆膜干燥,防止异物存留,缝线不应过粗。对创面尽量腹膜化,对腹腔内感染性炎性反应所致积液,尽量吸净,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该方法应用越早,临床效果越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未病先防,预防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钱福永,熊茂明.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综合临床,2006,22(7):630-632.

    [3]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9.

    [4] 吴咸中,黄耀权主编.腹部外科实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520., 百拇医药(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