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916125
49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 - 90 -02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情绪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引起病情反复。笔者对4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7~71岁;其中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38例。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本组患者消除了不良心理。

    2 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2.1 常见心理问题(1)焦虑情绪: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难以接受事实,容易产生焦虑情绪。(2)恐惧:因对自身疾病与治疗缺乏认识,产生恐惧心理,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的患者。(3)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此类心态患者多为 1型糖尿病。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4)自责内疚心理:此类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中年人居多,患者因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糖尿病,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糖尿病,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5)淡化心理:一些刚刚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水平高,而身体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类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尤其对糖尿病的并发症不了解,认为治疗与不治疗无所谓。临床上表现为对治疗不够重视,不听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坚持服药和控制饮食,不按时测量血糖,甚至认为医生是小题大做,有的产生逆反心理。
, http://www.100md.com
    2.2护理方法应理解和尊重患者,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显示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勇敢面对患病这一客观事实,告诉他们通过合理有效治疗和护理,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仍然能与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和生活。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法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了解饮食调节方法、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针对有愤怒、悲观和失望情绪的患者,要态度和蔼可亲,消除患者心理戒备,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针对有自责内疚情绪的患者,应用真诚的态度使之产生信任感,把真实想法讲出来,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针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顾虑,有针对性的解释,纠正患者对该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恰当说明病情,以减轻患者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语气温和,注意分担患者的痛苦[1]。鼓励患者到室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接受安排,配合治疗。

    总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有关问题,做好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工作,增加患者的自我调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素萍.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7,21(12):3320-3321., 百拇医药(王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