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916219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 - 17 -03

    【摘要】 通过对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健康长寿。

    【关键词】老年人;无痛性心梗;原因分析及预防

    在临床心电图检查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老年人的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表现)。询问其病史,病人否认身体有异常不适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后遗留的表现。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是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或长达儿小时甚至几天之久,胸口好像有块大石头压住而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但约有1/6~1/3的患者则是出现其他症状,有的表现为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是牙痛、咽喉痛、下颌痛、颈部痛、肩背痛、小腿疼痛等;不少老年心梗患者却往往以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休克或极似急性胃肠炎为首发症状;还有的急性心梗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无胸痛发作或其他症状,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1]。他们事后体检做心电图时,才知道曾经患过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占所有心肌梗死的30%,并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增加。老年人起病时没有典型疼痛者占20%~60%,为中年人的2倍以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死亡率为有胸痛者的2倍。在老年人中以慢性心衰为首发症状者占20%,70岁以上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者占70%。
, 百拇医药
    1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1.1 心肌梗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缺血程度轻、致痛物质释放较少、未达到痛阈。

    1.2 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1.3 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有的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退化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有的是脑萎缩或患有老年性痴呆,智力和记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差,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

    1.4 痛阈升高,随着年龄的升高合并糖尿病,某些药物的应用等可造成痛阈的升高。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往往累及多级血管,可从冠状动脉主干直到微小动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因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广,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程度较一般病人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尤其是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的病变,使痛觉冲动传入受阻。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 百拇医药
    1.5 心绞痛报警系统缺损。心脏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可使这些感觉神经末梢破坏或改变了它们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几率较高。

    1.6 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变得迟钝。值得警惕的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有的发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基于上述原因,所以对无痛性心肌梗死不能掉以轻心。

    2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老年人平时应警惕无痛性心梗的发生,特别是气候急剧变化时极易发生心肌梗死。说无痛性心梗是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不发信号,但并非无一点征象。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无痛性心肌梗死被视为“杀人于无形”的恶魔,要高度重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心电图等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挽救生命,防止猝死的发生。预防无痛性心梗的发生应做到下列几点:
, http://www.100md.com
    2.1 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进行治疗,服用中西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或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凝集,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重塑和变形;β阻滞剂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梗发生率和减少猝死发生;复方丹参滴丸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2]。

    2.2 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冠心病和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因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的学者认为,高血压可能是一种可引起心、脑、肾多个靶器官损害的代谢性疾病。有高血压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比血压正常者大4~5倍。降压治疗可使5年间的冠心病发病率降低14%。高血压患者应选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并坚持服用,将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

    2.3 控制好血糖、血脂。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者,应积极治疗。并且还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便秘、腹泻等。糖尿病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其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低HDL-C和高LDL-C)、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多纤维蛋白原、PAI-I增多、纤溶活性受损)等均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 百拇医药
    2.4 戒烟限酒,因为烟中的尼古丁、苯并芘、亚硝胺等物质可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内膜受损。吸烟容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血液粘稠度及凝血倾向,诱发血栓形成,导致心梗。关于吸烟,国内学者报告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每天吸烟20支,吸烟史大于或等于20年者17例中,无痛性心肌梗死者有10例,占58.8%,两者有显著差异,说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2.5 合理膳食、营养得当、饮食以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低盐清淡饮食为宜,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减肥、控制体重,心脏病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减少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取,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少吃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忌暴饮暴食。

    2.6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3](1)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午间小睡30分钟或1小时。(2)绝对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3)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如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4)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在隆冬和早春特别要防寒保暖。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心脏。
, 百拇医药
    2.7 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使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血供。适当的运动可有助于降低“坏血脂”(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提高“好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外,运动对血压、体重都有控制作用,运动并能改善高血糖、糖耐量异常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提高血液纤溶蛋白活性、降低血小板黏滞度,同时还能减轻压抑和焦虑。运动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2.8 保持心理平衡,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心胸豁达、乐观、家庭和谐、适应环境。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以一颗平常心过好晚年。要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境界。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各脏器功能正常,血流通畅,就会远离心梗的威胁,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 汪丽蕙,林传骧,王海燕主编. 今日内科(心血管疾病分册).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8-84.

    [2] 胡大一,向小平,张仁汉主编. 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6: 132.

    [3]陈林祥,余泽洪,彭若宇主编. 现代女性心脏病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2009: 520-522., 百拇医药(肖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