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8767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张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565KB,2页)。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7 - 96 - 02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主要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或持续性痉挛,部分动脉管腔发生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诱发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进行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酶增高等,急性心肌梗塞中老年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心绞疼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继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1 急性心梗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心理焦虑是预期发生不良后果的一种情绪反应,患者可出现不可名状的焦虑,表现为自我沉思,心慌,忐忑不安,一方面是由于胸疼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周围互不干涉不熟悉所致。患者入院后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无数,尤其对病后的生活、经济、工作更是日夜思虑,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

    1.2 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疼,胸闷,发作时疼如刀割,有一种濒死感,因此颇感紧张恐惧,入院后住入监护病房,由于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和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连续响声可导致恐惧。如一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静脉输液两条通道,全身布满管道,病人因此产生心情紧张、恐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