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1年第10期
编号:11086840
用药灵不灵贵在看心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1年第10期
     时下人们常常抱怨,用了药以后不灵验。他们问医生,是不是吃了假药?如不是,为啥不见效呢?有关专家指出,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药物在体内要发挥疗效,除了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药物的效应与人的多种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去除心累病自愈

    A君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近年来感到浑身不适,疲乏无力,头昏脑胀,心情烦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人也明显消瘦了。他去医院看医生,经过体检,还作了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B超、X光等,也没发现什么大毛病。这期间吃了不少什么健脑的、安神的、镇静的、补心的、滋补肝肾的、健脾和胃的等等中西药物,丝毫不见效果。满腹狐疑的A君便去找医生,问是不是有啥病没查出来,不然的话,咋会吃啥药都不起作用呢?

    医生对A君的困惑,作了耐心的解释,说药物在体内代谢及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既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像你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不属于器质性疾病,但并不是说没病,你的病可以说是“心”累引起的。心理上的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失常,于是出现一系列功能性紊乱的症状。因无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和固有的阳性体征,所以说借助目前现有的仪器是无法查出什么病的。如采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有可能在分子、量子水平发现某些异常改变。应该看到这种亚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疾病,机体本身某些脏器的功能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势必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使药物难以发挥疗效。针对这种情况,关键要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弛张有度,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使疲惫的心理归于平衡,同时再配合药物进行调节,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促进康复。
, 百拇医药
    医生一席话消除了A君心头上的疑云,含笑而去。

    心药治好拉肚子

    C女士在一家企业当公关小姐,最令她头痛的是一遇到事,心情一紧张,或情绪不好时,便感到肚子咕咕噜噜作响,得赶紧去厕所。特别是正和客商洽谈时出现这种事,显得很尴尬。然而越是紧张、焦虑,越是拉肚子,为此事愁得她茶饭难咽,这胃肠出了啥毛病呢?去医院看消化科,又作了胃肠X线钡餐检查、结肠镜检查,没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说属于肠易激惹综合征,给C女士开了点逍遥丸、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她回去吃了后效果不明显。后又服用“思密达”,还用了不少偏单验方,也不见效。这是啥缘故呢?

    医生听了C女士的诉说后说道:胃肠道也有喜、怒、哀、乐,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干扰胃肠道生理功能,使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效应。研究表明,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蠕动、排空和吸收功能。抑郁者的胃排空时间延迟;而焦虑、过度兴奋时胃肠道蠕动加快,排空时间缩短。药物吸收的部位是在小肠,服药之后,胃排空时间的长短使药物到达小肠的运行时间或快或慢,就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也使药物的血浆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疗效不佳。有关专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抑郁情绪病人的血和尿中的cAMP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情绪人的水平,因cAMP是细胞内的重要信使物质,情绪抑郁可降低cAMP含量,所以也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因此,要学会自我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绪,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生活规律,工作协调,使心理归于宁静平衡。这样再服用药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C女士听从医生的劝告,没多长时间便和拉肚子“拜拜”了。

    安慰剂治病显神奇

    甘老近些日子常打呃不止,有时吃饭也感到咽下不顺,怀疑自己得了“噎食病”,越紧张不安,越是呃儿打的勤,连水也难咽下。他儿子是医生,带父亲去医院作了胃镜检查,不是什么食管癌,而是贲门痉挛。便给甘老用了解痉镇静的药物,但他对刚当医生的儿子不信任,吃了药后也不见效,说儿子没本事,治不了病。此时正巧省里一位老专家来医院参加会诊,儿子便请专家为父亲看病。老专家给甘老看病时详细又认真,给甘老的病解释得头头是道,并对甘老说莫光想着病,忘了就好了。我给你开点治这种病的特效药,吃了后保准灵验。专家一席话说得甘老心服口服,眉开眼笑。果然,甘老回家吃了老专家开的药后,病也不翼而飞。他高兴地对儿子说,还是省里的专家医术高明,开的药真神!

    其实,专家给甘老开的是安慰剂。这是病人对专家的威信打心底产生了信赖感,加上专家良好的语言,对疾病解释得入情入理,无形之中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从而使安慰剂产生了治疗效果,“药”到病除。
, 百拇医药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药物的心理效应”。不少人打心眼里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新药贵药比老药有效;还有些人存在“外地和尚会念经”的心理,看病跑大城市大医院找专家,对本地医院和医生不信任。同是一种病用同一种药,专家开的和普通医生开的,服用后会有天壤之别;有些人吃药看产地看牌子看包装,同一种药一看不是名牌产品,装璜不精美,即使吃了疗效也不明显;有些人看的书多,对多种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特别重视,怕产生中毒,怕过敏,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心存疑虑,结果是吃药不按时,少吃或停服,造成药物治疗的失败。

    凡此种种服药的心理效应,对每个临床医生来说,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常说治病要合理用药,其中不容忽视的是患者的心理因素,这关乎到治病疗效的成败。要想给病人用药后效如桴鼓,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俗话说,良言胜过良药。医生美好的言语,是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病人具有独特的治疗力量,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疾病尽快康复。作为病人,应有健全的心理来对待疾病,乐观达观,情绪愉悦,有了病要信任医生,服药要遵医嘱。什么是好药?能治病就是好药。心情好,用药效果才好,这点要切记在心。生产药物的厂家应注意药物的形象,药品的剂型、颜色、味道、包装等药物形象是否精美,用药前将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一种疗效确切、质量上乘、制造精良的药品,再加上剂型包装赏心悦目,口感好,定会受到病人的喜欢,也会主动配合医生接受药物治疗,视自己用的药物为良药。尤须提及的是,身为医生,既要有美的心灵,更要有过硬的本领。为什么人们看病爱找专家教授、老医生呢?关键一点是他们认为专家教授和老医生经验丰富,技术精,打心眼里产生信任感。所以说,当个医生必须努力学习医学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涉猎其他领域,充实自我,作个全科医生。这样在无形之中会在病人心目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受到信赖,成为群众心目中的良医,治病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药物心理效应,提高治愈率。

    (编辑 舒晓奋), 百拇医药(杨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