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1086376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等5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3年第12期
     (一)编辑同志:

    我孙子6岁,低热已持续3个月了,请找有经验的专家给予诊治。

    读者 贾凤娥

    贾凤娥同志:

    你信中说你的孙子6周岁,低热已持续3个月,精神状态基本不受影响。就这个问题我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长期发热为儿科疾病中常见症状,许多病因均可引起发热。因为小儿的新陈代谢较成人相对旺盛,正常体温较成人稍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昼夜之间体温有一定波动,晨间低、下午稍高。另外在饮食后、哭闹、穿衣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情况下,都可使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

    低热可分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类。

    器质性发热在小儿以慢性感染为多见。

    (1)结核病:低热大多出现在午后,常伴有面颊潮红,全身有轻重不等的消耗症状,如盗汗、体重减轻、面色苍白、乏力等,有结核病接触史,x线摄片及血沉能帮助诊断。

    (2)慢性感染病灶: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齿龈炎或牙周脓肿、慢性中耳炎等。

    (3)慢性肾盂肾炎:多有尿痛、尿频史。

    (4)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

    功能性低执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考虑此病。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普通提高,家长对小儿健康更加关心,每在小儿患某种疾病后继续测量体温,因而发现低热就诊者为数甚多。这样的小儿低热原因有三种可能:一是小儿本身基础体温较高,二是病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体温调节。此外,夏季由于气温影响可达1~2月,同时小儿口渴、多饮、多尿、少汗,但无感染现象,一般情况较好,秋凉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

    总之,对长期低热的诊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诊断。一般应常规进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的检查及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等。也有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常需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作一些特殊检查才可确诊。个别病例虽然经过详细检查,仍不能查出发热的原因。所以你可以根据以上情况观察孩子的表现,假如天气凉后烧退了就没事了。如果还不好,你可以去医院做全面体检或兑服中药治疗。

    中国中医研究院附属广安门医院儿科 李秀梅

    (二)编辑同志:

    我曾患慢性胆囊炎,今年又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请问应该如何服药?

    患者 杨国海杨同志:您好。

    根据您信中介绍的情况,谈一点意见和建议。

    慢性胆囊炎与饮食及情绪有关,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过饱,且忌食油腻,忌辛辣,忌性急易怒,要作到,心情舒畅,饭后适当运动。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应复查HBV-DNA定量,看病毒有无复制。如果HBV-DNA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日久对肝脏损伤会重。要定期复查肝功,肝功异常时要对症服些药。HBSAg阳性的人,一定要戒酒,如果经常饮酒会力。重肝脏的损伤。HBSAg阳性有时会出现GPT升高,要对症服降酶保肝的药,但更重要的是休息好,避免过度劳累,否则GPT下降就慢。如果HBSAg阳性,GPT正常,HBV--DNA阴,r生,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3~6个月)查肝功,肝功正常,可不必长年服药。

    目前您的肝功结果是HBSAg阳性,GPT偏高,可诊为乙肝。但您有饮酒史、胆囊炎病史,所以不好戒定。因为胆囊炎有时也会GPT偏高,酒精肝也可以引起GPT高。象您这种情况一定要戒酒,对症服些药。将来肝功正常了,该注意的都注意了,也就这样观察着。因为目前的治疗手段使HBSAg阳性转阴是很难的,但要定期复查肝功,肝功正常可不用长期服药。

    根据您的化验结果开方试用:

    柴胡9克,香附9克,茵陈12克,茯苓12克,金钱草12克,炒白术10克,赤芍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泽泻12克,公英12克,双花12克,郁金10克,元胡10克,黄芩10克,板兰根12克,竹叶6克,生甘草9克。7—14付。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 董秀敏

    (三)编辑同志:

    我今年52岁,女性,B超检查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小隐静脉曲张。现感到两腿很疲劳,有时有些胀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求您给我想想办法,谢谢!

    患者 何瑶仙何瑶仙女士:您好I

    因您家庭地址不详,不能把信直接寄到您家,希望您能从杂志上看到这封回信。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为气滞血瘀,亦可夹湿、夹热。中医对症以行气活血或兼祛湿消肿,或兼清热利湿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

    在2000年3月第46期的《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读往来”第26页,我曾对该病作了较为详细的解答。在2003年?月第86期的“编读往来”中关崧大夫也对该病作了解答,请您查阅。

    另外,请您最好就近到较大医院血管科就诊,看是否可做瓣膜修补9或其他的方式以改善深静脉瓣膜的功能。这种治疗将是较彻底的。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外科 洪惠玲

    (四)《家庭中医药》编辑部:

    我今年53岁,女性,四肢无力3年多,近1年来,起床、蹲立、行走乏力,不能上楼梯,双手“虎口”和大腿可见肌肉萎缩。经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脊肌萎缩症)、颈椎病、腰4N5椎间盘突出。经治疗,效果甚微。请来函指导我继续治疗。

    患者 关向芳

    关向芳同志:

    来信已收到。就你信中所述已明确诊断的3种疾病如何治疗,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颈椎病是颈椎间退行性变及继发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椎体的骨赘形成和黄韧带的透明变形,引起脊髓、神经根和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属于神经根型应先行非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性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保温、服用止痛剂和肌肉松弛剂、局部普鲁卡因和氢化可的松封闭、推拿、按摩和针刺疗法等。如疼痛麻木严重,特别是肌肉痉挛者,行颈椎牵引疗效较好。

    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化变性,纤维环破裂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产生相应的症状,有椎管狭窄的病人尤易发生。髓核突出不伴有环状韧带破裂者为部分突出。这种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卧硬板床休息,可不拘卧姿,以感到舒适为度。还可适当给予止痛剂,并避免弯腰和提举重物。

    3、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属于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侵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萎缩、力弱而无椎体束征,首发症状为双手小肌肉萎缩无力,也有以下肢萎缩开始,萎缩以远端明显。此病无特殊治疗,多采用支持疗法,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1、B2、E、肌苷和能量合剂。还可配合中药、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治疗。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下面提供中药方一则,可试用: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当归12克,生山药15克,茯苓12克,生苡仁15克,丹参10克,枳壳10克,僵蚕10克,钩藤15克,木瓜10克,焦三仙各10克,鸡血藤10克,柴胡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科 郑 慧

    (五)编辑同志:

    我今年60岁,1982年患乙肝,现已转阴。1991年镜检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有肠腺体化生。1998~1999年又做胃镜并住院治疗,现没有继续消瘦。我听信一些广告宣传已花了不少钱,现恳求专家们帮助。1、黄色瘤就是瘀结症吗?一定要手术吗?2、在日常保养、饮食、营养、锻炼等方面应注意什么?

    患者 杨恒银杨恒银同志:您好,看了您的来信了解到您的胃病已近10年,而且近年来症状加重,已多次胃镜检查,并四处求医问药,疗效不十分明显。估计您已经看了不少有关胃病的医学书籍,因此不准备向您详谈胃病的有关知识,仅就您信中的几个问题提些意见,供参考。

    1、从您信中看出您目前主要疾病是萎缩性胃炎、胃窦部黄色瘤,病理示:肠上皮化生。但不知有没有非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黄色瘤部位是否取过病理化验?因为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目前发病率还是很高的。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此病就是癌前病变,这是不准确的。而实际是重度萎缩、重度肠化生及增生时,癌症的发病率才会高些。因此首先您应认识到您得的是胃炎,而不是胃癌,而且经过多年的认真检查和治疗一般是不会癌变的。要从精神上放松,因胃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另外有关胃窦黄色瘤,这是一个镜下肉眼诊断,在胃炎尤其是疣状胃炎或胃的炎性增生过程中可以出现,随着胃炎的好转可以消失。同时在胃镜检查时可以作一下病理化验,以确定具体情况。一般这么小的瘤体是不需要手术的,可以定期复查。

    2、鉴于慢性胃炎是慢性病,因此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胃炎的病因很多,即使短期治愈,但随饮食、环镜、情绪等因素变化还可诱发。因此您首先要调整好一个养病的心态,正如您所说保养、饮食、营养加锻炼是最好的方法。

    从饮食来说,应一日三餐起居有常,不暴饮暴食,少食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应软硬冷热适度。不要特意进食补品,而以正常饮食为主。

    3、在治疗方面,我比较赞同西药以规范治疗为主,中药以连续调整治疗为主,而不赞同到处求医和反复更换治疗方案。因为有些药物如拿不准,不仅起不到作用,相反会加重病情。

    首先您不应该使用治疗癌症的中药,因您本身不是这个病,而此类药物力量较大,容易伤胃。另外,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使都是萎缩性胃炎,还要分很多证型,处方用药都不太一样,而主观想单纯靠一种成药治好某种慢性病是很困难的。当然也不否认某些经过多年观察提炼的中成药可使病情明显改善,但用药后期最好能用汤药调整一个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 刘小北, 百拇医药(洪惠玲 李秀梅 董秀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