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085573
常用腧穴实用选粹(四十九)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5年第1期
     三阴交(San yinjiao)

    归经 穴属足太阴脾经;交会穴之一,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 正坐或侧卧,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刺法 0.5~1寸,可灸;穴位注射;电针;皮下埋针。

    主治 本穴是治疗妇科病、血证和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穴,又因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所以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中应详辨其证,精配其穴,方可收效。1、妇人经、带、胎、产诸疾,如月经不调、痛经、崩露、闭经、带下、不孕、产后腹痛、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下或不止等,均取三阴交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对生殖机能、子宫、月经都有影响,一般以针刺为主,针尖可稍斜向—正方。2、阳痿、精子缺乏症,毫针直刺1~1.5寸,强刺激,常与关元、归来等穴配合使用,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另外,前阴一些疾患也多取本穴治疗。3、遗尿,方法有:A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配水道、中极等,留针20分钟,每日1次。B埋针法,针尖向上沿皮下进针,使针体埋人皮下,针根外露少许,活动下肢,针下无疼痛时用胶布固定针柄,夏日留针1~2天,冬日留针2~3天,双侧腧穴可交替进行。C穴位注射法,取生理盐水或当归注射液或相应注射药物,每穴2毫升左右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以上方法还可用于尿失禁、淋证、排尿无力等病症的治疗。4、出血疾患,三阴交有补血、养血、摄血、行血之功,可治疗全身血分之疾,多种原因引起的吐血、咳血、流行性出血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血、便血等,均可针刺治疗。5、过敏性疾患,取其养血、行血、凉血之功而用于寻麻疹、日光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等,据证配穴,应用广泛。6、神经衰弱,针刺法,多与心俞、内关、神门等配合使用;穴位注射法,取当归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或对证的中、西药注射液,局部消毒后针人肌层,抽无回血时注入药物,每穴的注射量应在2毫升左右(药量太少影响疗效),隔日1次。7、足内翻,毫针刺法,针尖略向丰隆方向进针1.5寸,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再向下斜刺1~1.5寸,缓慢捻针,使针感向下传导,有的患者可出现瞬间足外翻的感觉或现象,每日或隔日1次。另外,足跟疼痛、足下垂以及足三阴经脉循行通路上的一些病变也常取本穴治疗。8、配合谷,有气血双补之效,用于气血两虚之症,毫针补法。

    注意事项 1、孕妇慎刺,易流产者禁针。2、本穴——般不用泻法,若虚中夹实的病症,宜先泻后补。, 百拇医药(周章玲 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