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母子健康》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6626
假想的伙伴,真实的内心需求(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母子健康》 2008年第3期
假想的伙伴,真实的内心需求

     孩子忽然跟你谈起他的一个亲密伙伴。可是,你却发现那个亲密伙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你发现,“假想伙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孩子会和它绘声绘色地交谈,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好的心情,不好的心情;面对的不安和恐惧;孩子甚至还要求在饭桌上给那个假想的伙伴预留座位,给它准备碗筷,喂它吃饭,给它打针吃药。有些妈妈还会惊讶地发现,宝宝会要求你像接纳真人一样接纳他的假想伙伴,他甚至会假想伙伴之口,提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如,“你能换一个频道吗?因为‘他’不喜欢这个节目。”“‘他’想坐在开车的爸爸身边。”“刚才‘他’对我说了,午饭不想吃炸酱面,想吃意大利蝴蝶面。”

    妈妈如何面对这“真实的虚拟场景”?要不要嘲笑孩子的虚拟伙伴并指出那是不存在的?要不要沉浸在“假想场景”中的宝宝强行拖至现实场景中?要不要鼓励这种“古怪的奇思妙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3岁左右宝宝独有的思维状态,并从孩子的“假想对象”中捕捉到其真实的内心需求,然后充实这种需要,从而逐渐让孩子摆脱对“假想伙伴”的精神依赖。

    假想伙伴A:曾经照顾过宝宝的保姆

    不适应换保姆带来的环境变化

    小红阿姨是照顾过妞妞两年半的保姆,最近她回乡结婚去了,妞妞妈妈不得不从家政公司重聘了一位保姆,这位名叫“刘姨”的保姆和小红阿姨很不一样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