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2年第7期
编号:13178816
高职高专针灸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7期
     关键词:针灸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101-01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本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美容、中医骨伤和康复医疗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本校加大了针灸学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介绍如下。

    1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并且“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005年以来,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本校《针灸学》课程组邀请行业专家和部分毕业生参与,对中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针灸推拿、中医美容、中医骨伤和康复医疗技术)的《针灸学》教学计划进行多次商讨,并达成了共识,即加大以上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尤其是“经络腧穴各论”及“针灸操作技术”部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由调整前的26节增加到调整后的52节),理论学时数与实践学时数的平均比例由原来的2.5∶1调整为现在的1∶1,旨在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本校依照针灸临床的真实环境,建立了仿真针灸实训中心,面积约2 200 m2,内设5个针灸实训场所,主要设备有电针治疗仪、电动针灸模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低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电运动治疗仪、170 cm人体针灸模型、50 cm人体针灸模型等。使学生有足够的场地进行学习和技能操作。目前,各实训室实训开出率为100%。

    3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3.1 优化基础理论教学,增加画经点穴的实践环节

    针灸学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经络和腧穴。学生们学习的最初感觉是抽象、枯燥和乏味,如经络的循行复杂难辨、腧穴的定位繁多难定等。学生们往往印象不深、记忆不准和难以运用,学习畏难情绪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打破传统理论课教学“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和考试考笔记”的教学方法,把一些理论课搬到实训室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针灸模型和针灸挂图等直观教具,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高画经络、点穴位的准确性,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经络腧穴基础理论的记忆。如在讲授经络循行和腧穴定位时,教师先让1名学生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再让学生2人一组,其中1名当模特,另1名边口述、边画经点穴,2人交替进行。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画出经脉的体表循行,点出常用腧穴的定位。其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优化实践环节,加强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直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3.2 强化角色互换,突出模拟真实环境的训练环节

    针灸的操作技术部分,如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和电针法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很难接触到临床病例,无法进行实例操作。为了与临床接轨,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教学中,我们模拟临床针灸岗位的工作要求,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后,要求学生2人一组,其中1名学生扮演医生,1名学生扮演患者,在保证安全和无菌的条件下,由教师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并实施角色互换训练,反复练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针灸常用的操作技术,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结合案例分析,突出临床治疗的综合应用环节

    针灸临床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其知识量大,涉及范围广。单纯的理论讲解比较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尝试在针灸治疗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法,从网上及相关资料中收集大量案例充实课堂教学。首先,将案例和要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本案例有较完整的了解。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案例,然后以3~5人一组,相互讨论该案例的诊断、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等,最后教师综合点评。这种方式提倡学生发散思维,源于书本但不拘泥于书本,鼓励灵活掌握运用。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还常在学生和教师中寻找部分典型案例,模拟临床现场教学。如胃痛在学生中时有发生,我们将这种病例“请”到针灸实训室,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接诊患者、辨证分析、运用最佳针灸处方和针灸技术及时处理病情。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4 举办技能竞赛,突出以赛促学的激励环节

    每学年,本校中医药系针灸推拿教研室都举办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针灸技能操作竞赛。竞赛由本校针推协会组织,评委由针推教研室教师担任。评分标准包括服装仪表、取穴、消毒、操作、术后和总体印象等6个方面。参赛选手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专业组为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非专业组为中医学、中医美容、中医骨伤等相关专业及学校针推社团的学生。先由各教学班选拔30名学生进行毫针刺法初赛,再选拔60名进行穴位注射复赛,最终选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各15名进入留针拔罐决赛。决赛参赛选手每3人一组(自带模拟患者),每人限时3 min完成所有操作。操作完毕后,专业组选手每组现场抽签进行案例分析(限时5 min),非专业组选手每人只需现场抽签回答针灸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综合评分。比赛结束后,由专业教师针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最后对获一、二、三等奖的优胜学生现场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这种操作竞赛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3.5 落实工学交替措施,突出对接社会需求的适应环节

    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附属医院、荆州市中医院和合作医院等单位进行岗位见习,到社区进行校外义诊,让学生亲历真实的实践过程和社会需求。鼓励学生接触临床,做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探索新知,提高创新素质,是我国教育永恒的主题[1]。近年来,本校针灸学课程组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炳华,谢远军,许丽,等.推拿手法学课外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27(1):39-40.

    (收稿日期:2011-07-25,编辑:梅智胜), 百拇医药(刘世红 陈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