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2227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医药院校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2期
     2.1 中医教育师承制向院校制转型的客观因素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发病人数累计每年约1.4亿人,死亡率在3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回归热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热病、疟疾、麻风、性病等也侵害着人民的健康,妇女生育绝大多数依赖接生婆,造成了40%左右的婴儿死亡率[6]。基于这种卫生防疫状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8条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仅仅依靠西医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根据当时卫生部不完全的统计(不包括内蒙古和西南地区),“全国正式医师约为18000人,中医人数则远超于西医”[7]。根据当时乡村的一般调查,全国约有80%的患者未得到正规的医疗帮助,其原因是几十万人的中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8]。

    针对这种情况,早在1949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卫生部第一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部分代表谈话时指出,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9]。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开幕,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10]4931954年7月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