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66033
对“非医攻博”学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杨涛 吴承玉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中医教育;非医攻博;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46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103-02

    非医学专业本科生攻读中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医攻博”)是教育部及中医药管理局探索培养中医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新途径。从2002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的中医药大学开展“非医攻博”的试点工作。本校作为4所试点学校之一,已招收了10届共79人,生源背景涉及文、史、理、工等多学科。现从本校“非医攻博”招生、学生培养及就业等方面,分析“非医攻博”学生培养中凸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中医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本校“非医攻博”现状

    1.1 招生情况

    本校从2002年起开展“非医攻博”的试点工作,招生、考试、复试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同步进行。每年计划招收20名,纳入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至今已招收10届共计79名学生(2012年停招),其中男生44人,女生35人。生源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四川、河南、黑龙江等省。学生本科阶段所属学科涉及文、史、理、工等各个学科,有19名学生本科毕业于国家教育部重点建设的“211”高校。

    1.2 学生培养

    第1~2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把本科5年学习内容及部分硕士、博士课程压缩至2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第2学年下学期选择专业及导师,专业均为基础学科,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临床中药学等;第3学年为临床实践学习阶段,以中医内科实习为主,兼顾普外、泌尿外科、妇科、针灸、推拿等学科;第4~5学年是科研阶段,根据学生专业及背景确定专业研究方向,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学位

    通讯作者:吴承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