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2940
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贾爱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中风的高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中风恢复期针对个体体质和证候进行中医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实施“因人制宜”个体化康复治疗尤其关键,可减少中风病致残率,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社会、家庭。

    本研究发现,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高危体质类型,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所占比例尤其值得关注。中风恢复期临床常见肢体肿胀、痰多流涎、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黯、抑郁少言、筋脉挛缩等痰瘀互结之象。因中风患者多体形肥胖,属痰湿体质,痰湿较盛,易阻遏血脉络道,形盛气衰,加上病后活动减少,安逸过度,气血运行无力,致痰瘀之证较常见,瘀血质、痰湿质病理体质增多。中风恢复期中有16.29%气虚质患者,从体质因素讲中风日久多存在气虚象,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可灌溉四旁,化生心血,荣养肺气,滋柔肝血,资助肾精,中风患者久卧伤气,脾运失健,气血化生及循行乏源,日久气血匮乏,营卫失荣,经脉不通,四肢失养,以致中风日久难愈,而形成气虚之病理体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先天禀赋决定了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的各种环境因素、精神因素、行为习惯、医药干预等又使体质具有可变性,可以向疾病转变,也可以向健康转化。体质存在的这种可调性,使调整纠正病理体质成为可能,为临床康复提供了治疗依据。本研究结果提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养生或康复调理,宜从纠正痰、瘀、气虚体质方面着手,宜遵循健脾化痰、益气而不致瘀,化瘀而不伤气的总则。避免病后滥施大补而致痰瘀固结,或一味活血祛痰而伤正气。

    关于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的论述多集中于“风、火、痰、瘀”等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