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2740
刘家瑛针灸治疗中风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高宏杰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名医经验;刘家瑛;针灸;中风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33

    中图分类号:R2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77-02

    刘家瑛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风治疗中心及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医术精湛,经验颇丰,尤其对中风的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1 中风治疗原则与穴位选取

    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上充于脑,以维持生理功能。中风病变部位在脑,故急性期针刺取阳明经穴为主,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期大多数中风患者出现患肢痉挛,有阴虚动风之候,常加用阴经穴以平衡阴阳。后遗症期因正邪交争已久,大多正虚之候明

    显,故用肾俞、气海俞、太溪补肾益气、强筋壮骨。

    任、督二脉为奇经八脉,有阴阳之分,对人体经脉气血有调节、蓄溢作用。此二脉的通畅平衡与否,关系着全身阴阳平衡。《周易参同契》云:“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中风的发生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体阴阳失调,故临床常取任、督二脉腧穴,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以调整人身阴阳、通畅经络气血。如督脉取人中、百会、大椎、身柱,任脉取承浆、巨阙、中脘,随证再辅以配穴疏通肢体经络,可获得满意疗效。

    2 针刺介入的时机与刺激强度

    刘教授认为,针灸介入时机关系到即时效果、短期症状的改善和远期的康复效果。对缺血性中风早期的介入能促使血脉通畅,恢复血液的供应,减少缺血造成的脑神经组织的坏死,所以,针刺越早越好;而对于出血性中风,一般在发病急性期内不宜介入,应在病情稳定3~5 d后方可施治,且手法以轻刺激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