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49385
于作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11期
名医经验,辨证论治
     关键词:名医经验;于作盈;慢性心力衰竭;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36

    中图分类号:R259.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86-0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为各种心脏病的末期表现。于作盈系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学识渊博,医技精湛,对于心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对心衰治疗有其独到见解。笔者随师出诊,收获颇多,现将于老治疗心衰的经验整理如下。

    1 辨证特点

    1.1 气血阴阳辨证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而见面色红润、脉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是血液运行正常的基本前提条件。

    心气是运行血液的原动力,心衰的病机必然与“心气”相关。于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气虚贯穿心衰始终,是心衰发病之本,发病初期多为气虚,之后发展为阳虚、阴虚,即气阳两虚、气阴两虚,此为本虚。随着病情的进展,或失治、误治,气虚阳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滞而成瘀,“血不利则为水”,水津代谢异常而成痰(浊)、成水,瘀、痰结于体内,可见舌质黯、有瘀点或瘀斑,苔腻,口唇发绀,颜面晦黯,肌肤甲错等;水湿泛溢肌肤而致浮肿,上凌心肺而致咳、喘等;积于胸中、腹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