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129804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王文娟 方素萍 刘咏梅 吴志奎 张新华 刘文军 李敏 王荣新 罗瑞贵 李平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2.2.2 中医证候积分 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参考国内近20年有关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文献,结合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选取常见症状和体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9]中有关症状的量化方法,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制定《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采用分级评分法,对15项中医证候(面色淡白、爪甲色淡、身目发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自汗、易感、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按0、2、4、6分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2.3 疗效标准

    2.3.1 西医疗效标准 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分别统计2组患者治疗1、2、3个月时Hb变化,取3次平均值,以治疗后Hb上升≥5 g/L为有效。脱落病例均视为无效。

    2.3.2 中医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9],以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或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为有效。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最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血液科门诊纳入病例59例,其中益髓生血颗粒组27例、安慰剂对照组32例。益髓生血颗粒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在性别、年龄、Hb、RBC、Ret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说明2组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59例中,54例按照试验方案完成了全部治疗与检查,5例脱落。脱落病例中,益髓生血颗粒组有1例,因疗效不明显,未服完1个月的药量而退出试验;安慰剂对照组有4例,均全部服完1个月的药量,但因感觉缺乏疗效而退出试验。

    3.2 2组治疗前后主要血液指标变化

    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Hb、RBC明显升高(P<0.01,P<0.05),Ret明显降低(P<0.01);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Hb、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t明显降低(P<0.01);益髓生血颗粒组Hb升高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见表2、表3。

    3.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

    54例患者中有47例完整记录了治疗前后15项中医证候评分。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P<0.01),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髓生血颗粒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见表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