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129744
栀子规格分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概况(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刘慧 姚蓝 黄琪 张村
第1页

    参见附件。

     另外,《中药大辞典》则将栀子按果实成熟程度分为两等。①一等: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饱满。表面橙红色、红黄色、淡红色。具有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略有光泽。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橙红色、紫红色或淡红色、棕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②二等:较瘦小,表面橙黄色、暗棕色或带青色,间有怪形果或破碎果。其余同一等[12]。《中华药海》(上部):栀子项下记载“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13]。《道地药材图典·华东卷》对于栀子品质评价描述为“以身干、个均匀、饱满、色红黄、完整者为佳”,商品分1~2等[14]。由此可见,原则上栀子应分级管理,但目前市售栀子饮片多不分级,个别企业或依据栀子的外观和来源产地,分为选装和统货;外观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为佳,产地以江西产为佳。

    4 栀子饮片品质评价研究

    1977年版《中国药典》[15]始载栀子“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并收录了炒栀子和焦栀子,除性状鉴别和粉末鉴别外,无现代质量评价内容和标准。1985年版《中国药典》[16]增加了栀子苷的薄层鉴别方法(TLC)和总灰分不得过6.0%的标准。此后未再有栀子品质评价的文字描述。1990年版[17]、1995年版[18]《中国药典》收载的内容同1985年版。2000年版[19]增加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栀子苷、其含量不得少于1.80%的标准,但仅收载炒栀子;另外还首次将焦栀子单列,焦栀子的质量评价仅收载了栀子苷的TLC鉴别。2005年版《中国药典》[20]在2000年版基础上,增加了水分不得超过8.5%的规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炒栀子和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标准,即炒栀子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