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621533
从火热论治鼻鼽的古代文献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2期
     1.3 隋唐时期:多承前朝认识

    该时期主要延续以前的认识,并无明显突破。柳宗元《柳宗元集?时令论上》曰:“反时令,则有飘风暴雨,霜雪水潦,大旱沉阴,氛雾寒暖之气,大疫风欬,鼽嚏疟寒疥疠之疾。”说明由于气候寒热变化异常,出现本应变暖却大寒的气候,此非其时而有其气,则易出现鼽嚏等敏感性疾患。

    1.4 金元时期:明确提出火邪致鼻鼽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明确指出鼻鼽乃热邪所致:“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有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由是肝热甚则出泣……肺热甚则出涕。《经》曰:鼻热者出浊涕。凡痰涎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销烁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此语反映了肺热极甚可致鼻鼽的思想。鼻流清涕看似寒象,实为肺热炽盛,肺主宣发肃降,肺经郁热,宣降失职,火热炎于上,致鼻窍壅塞,欲散邪于外,则喷嚏频作不止。

    1.5 明清时期:集理论和认识之大成

    至明清时期,大多医家已认同鼻鼽乃火热之邪犯肺所致。《景岳全书?鼻证》云:“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肺居于人体上部,肺为华盖,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六淫中火邪侵袭机体,易犯肺而致鼻涕。《明医指掌?经论总抄》曰:“六气为病者,谓: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皆属于热。”说明此时医家认识到鼻鼽与热邪密切相关。《医碥?杂症》认为:“常流清涕名鼻鼽,肺热者,肺热则气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可见,医家沿袭前朝的认识即火热之邪影响肺金的正常功能而致鼻鼽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