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591780
汗证治验三则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8期
     关键词:汗证;医案;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8.035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8-0115-02

    汗证,由于病因甚多,病机复杂,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证候错杂,因此,一般对汗证诊疗的准确把握较为困难。笔者在研读汗证相关文献之际,用之临床实践,疗效尚可,兹结合案例将治疗不同类型汗证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脾胃气虚汗证

    案例1:患者,女,78岁,2014年4月15日初诊,体型中等,面色?白,平素易劳累乏力。1个月前,因感冒服用安乃近片后汗出不止,周身如水洗,头面较重,活动后尤甚,伴心悸,咳嗽、咯少量白痰,口干渴喜热饮,恶风甚,周身乏力,纳食一般,睡眠可,小便不利,大便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曾因病初咳嗽在外院服用小青龙汤加减4剂,汗出服柴胡桂枝汤3剂,效不明显。辨证属脾胃气虚。治法:益气建中、固表止汗。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 g,桂枝15 g,炒白芍20 g,茯苓30 g,煅牡蛎30 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1剂药后汗减,2剂后汗止,小便如常,但仍咳少量黏痰,舌苔厚腻微黄,守方加全瓜蒌20 g、炒莱菔子30 g、焦山楂15 g,继服3剂后,诸症皆平。

    按:本案患者年近八旬,素体气血不足,本为表证,又遇大汗淋漓,阴津耗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