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578363
廖世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2015年第11期
     关键词:名医经验;廖世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1.038

    中图分类号:R272.9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1-0115-02

    广州中医药大学廖世煌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和《金匮要略》教学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典理论和方药诊治内科杂病。兹总结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1 病因病机

    依据古代文献,溃疡性结肠炎与中医“肠澼”相类[1],又被称为“久痢”“休息痢”等。其病位主要在大肠和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肝郁湿热瘀阻为标。

    廖教授临床主张病证结合,认为治病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该病虽与肝、脾、肾相关,但脾胃应为发病的根本。《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外感湿热之邪、内伤饮食停滞等都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主升而胃主降,若升降失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力,则水湿内生。而湿性重浊黏滞,湿伏脾胃日久,则下注肠腑,水湿蕴久化热,湿热搏结于胃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气血瘀留,化腐成脓而为脓血便。到慢性发展期,出现反复泄泻不止,脾胃虚弱,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必累及肾阳亏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