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7年第3期
编号:13002461
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应用举隅(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3期
     2015年8月22日二诊:晨起时瘙痒感减轻,患处仍有小水疱,紧张时瘙痒,疲劳感稍轻。原方加气旁(双)以补气利湿,增加上风湿点(双)三角针。

    2015年8月25日三诊:晨起和紧张时瘙痒感均明显减轻,守方加梁门(双)。

    2015年8月28日四诊:瘙痒感及双手指缝小水疱消失,疲劳感明显减轻。守方巩固治疗4次,随访无复发。

    按:本案患者病程长,兼痰湿体质,其症皆因湿热内蕴外发于皮肤所致,湿疹以“湿”和“热”为主,且此次症状加重在小暑时节,正值湿热较重时,又湿疹主要分布于双手,故配穴选取上风湿点(双)清热,双侧大横(调脾气),以体现健脾祛湿之功;同时,选取同为太阴经合穴的尺泽、阴陵泉,以增强清热利湿之效。另外,因患者为慢性湿疹,疲劳感明显,且可见小水疱,说明患者素体为气虚痰湿质,故在二诊时加入气旁(双)以补气利湿,并在上风湿点(双)行三角针,以增强清热之效。三诊时加梁门(双)以固护脾胃之气而利湿。

    案例2:患者,女,38岁,2015年6月24日初诊。8年前,面颊部出现大片荨麻疹,色红、凸起于皮肤,换季和游泳后出现,曾在外院诊为“荨麻疹”,间断服用中药治疗。近2月两侧面颊部荨麻疹再发,时多时少,经服抗过敏药后仍反复。刻诊:患者两颊大片红色荨麻疹,额头可见少量,易怒,烦躁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