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7年第9期
编号:13086219
刘以敏辨治小儿厌食症思路及常用药对(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9期
     1.3 脾胃气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精微物质全赖脾胃运化输送到全身,濡润机体。小儿脾常不足,病后失调或久病,脾胃之气未复,或厌食日久,耗伤脾气,脾气受损,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胃运化无力,则不思食。证见纳食较差,且食量也较小,部分见于早产、多胎小儿,形体瘦弱,常自汗出,面色黄白,大便不调,腹胀喜按。治以健脾益气助运为主,常用四君汤或异功散。药用党参、茯苓、黄芪、白术、山药、芡实、陈皮、木香、枳壳等。刘老认为,脾胃气虚引起的厌食当补脾胃,但原则是补而不腻,补而不滞,宜选甘淡平补脾胃之品,酌加调气运脾之品,以调动脾胃运化之枢机。

    1.4 脾弱肝旺

    肝属木,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既能调节人体情志活动,又有分泌胆汁、协助运化腐熟的作用。肝疏泄正常,可助脾运化而升发清阳之气,又可助胃受纳、腐熟而下降浊阴之气。因小儿“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临床多见肝弱脾旺、肝木横逆克脾土之证,加之家长娇惯,稍拂其意,则心烦气躁,常致肝脾不和而厌食。证见不思进食,性怪烦躁,好动多啼,夜间咬齿磨牙,或嗳气、呃逆,腹胀腹痛。刘老强调,这类小儿当望其面色及山根,面色常见偏黄,山根可见青筋暴露,或鼻梁上横跨青筋,舌質淡,舌尖红,苔薄黄。因木能疏土,故治疗以健脾疏肝平肝为主。常用经验方银芍四君汤,药用银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钩藤、薄荷、陈皮、枳壳、炙甘草等。

    总之,刘老治疗厌食推崇儿科古代名医钱乙、万全调理顾护脾胃的思想,重点在于调治小儿脾胃,不可一味蛮补,应从脾胃本身的特点着手调理。治疗上重视消补兼施,补脾不忘运脾,并认为小儿脾胃生生之气旺盛,不宜壅补而宜助运[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