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64706
消法在岭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第8期
     案例2:患儿,男,7岁,2017年9月10日初诊。2周前开始出现发热,眼睑浮肿,鼻塞流涕,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肝酶异常,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考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后好转出院。刻下:易汗出,腹胀,纳呆。查体:扁桃体Ⅱ度腫大,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直径2~3 cm、压痛±、活动度一般,舌淡,苔黄腻,脉弦滑。颈部彩超示:双侧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晰,其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左侧较大的约15 mm×26 mm,右侧较大的约18 mm×17 mm,提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证属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散结。处方:土茯苓15 g,白术、太子参、浙贝母、猫爪草、夏枯草、玄参、浮小麦、连翘、蒲公英各10 g,煅牡蛎(先煎)2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患儿服药7剂后,颈部肿物缩小,守方加减继服7剂善后。

    按:颈部淋巴结肿大属中医学“瘰疬”“痰核”范畴,多因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肤,邪毒流注于经脉,与内蕴之痰湿交结,致营卫不和,邪郁化热,气血凝滞,经脉阻遏而成痰毒[3]。《丹溪心法》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本案患儿乃感受邪毒,经抗感染治疗后遗留颈部淋巴结肿大,乃邪去正虚,痰湿浊瘀尚存之象,故治宜扶正固本,法以清热解毒、化痰逐瘀、软坚散结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