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与生活》 > 20105
编号:13780225
正确看待儿女的孝与不孝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保健与生活》 2010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训亦云:“百善孝为先。”老年人之间的家长里短,赞的是儿女的孝顺,怨的也是儿女的不孝。谁家的孩子对父母孝顺,这些父母不仅笑容常在,就连说话吐气也会硬气许多;谁家的儿女若对父母不敬,不仅为父母者自己心情抑郁,而且周围的邻居也会对此议论纷纷。

    的确,“孝”不但是人们年老之后的精神支柱,更是许多人相互炫耀的一种资本。有人说:“幸福老人的喜剧有一半是由儿女导演的,而不幸福老人的悲剧则有一半是由儿女酿成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生活中这两方面的事例都不少见。

    有两位老者,他们门对门住着。其中的一位整天乐呵呵的,没事就在小区里转悠,遇上谁家的孩子在玩耍,他说什么也要凑上前去瞧一瞧,人们都笑称他为老顽童。而另一位却整天将自己关在家中。当老顽童好心拉他出去遛弯时,他却总是将脸一耷拉:“我这孤苦伶仃的,下楼摔了谁照顾?”原来,老顽童的儿子每个月都会过来看望他,并给他带来大包小包的礼物。而另一位却恰恰相反,一年到头家里没个“客人”,女儿偶尔来电话也是吵着要钱。老人整天对着冷冰冰的屋子,心情怎会舒坦呢?
, http://www.100md.com
    家有儿女孝,活到九十不显老。没错,儿女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女的孝顺是父母的美容膏。但是,天再冷,棉袄也不能全搭在身上;想变漂亮,美容膏也不能天天糊在脸上。过分看重儿女的孝顺,甚至规定儿女的言行给这种美德上纲上线,未免曲解了“孝”的本意。

    其实,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孝”的定义虽然未曾改变,但其内涵却在悄悄发生变化。古人卖身葬父、剜肉救母的事例,虽令人称赞,却实不可推行。试想,如果儿女为了父母情愿放弃事业、放弃生命,做长辈的又岂会真的开心?

    为了自己的心情,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实在应做到“孝”亦不大喜,“不孝”亦不大悲。自己的孩子,自己还不了解吗?“孝”与“不孝”又岂能仅凭简单的言行判断?如若您认为自己的儿女不孝,就先要弄清楚这“不孝”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条件的差异性送礼的多少并不能成为判断孩子孝顺与否的标准。如若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还能惦念父母,为父母着想,做长辈的更应当体谅他们、鼓励他们。
, http://www.100md.com
    两代人之间沟通不善代沟代沟,隔代有沟。父母与子女之间若不能常常沟通,时间长了,代沟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互相无法理解。如若两代人沟通顺畅了,相互理解了,孝顺与和睦也自然会回到家中。

    “孝顺”也怕攀比心理有些人喜欢攀比,有些人更是喜欢以别人的孝敬之行要求自己的儿女。这不仅让儿女为难,也给自己的心挂上了一把沉甸甸的大锁。

    事实上,许多长辈心中认定的不孝行为,有时并非儿女真的存有不孝之心。在父母的心中,儿女若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探望,每日嘘寒问暖,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在年轻人看来,行孝不一定要放在嘴上,更不一定要日日有所表示。两代人对于“孝”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双方认识上的差异。

    儿女对父母尽孝,形式其实是多样的。尊敬和关爱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体贴和照顾是一种爱的表现,甚至就连儿女在外堂堂正正做人,不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慰吗?对此,为人父母者唯有用心体悟。

    其实,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希望有孝顺的子女。只不过,将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子女身上,始终是不太稳妥的。谁该为我们的快乐负责?说穿了,除了儿女尽孝心以外,我们老年人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快乐我做主!, http://www.100md.com(闻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