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47191
屡屡漏网的眩晕“元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2007年第1期
     一次讲课中,袁老师突然感觉“天旋地转”,还伴有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学生们连忙把老师送到医院。询问了病史,得知袁老师10多年前曾经患过美尼尔氏综合征,医生便再次按该病为她治疗,但却始终不见好转。一个月后,袁老师突发脑梗死,幸好救治及时没出意外。随后医生对她进行了系统检查,这才发现,引起眩晕症的元凶并非美尼尔氏综合征,而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供应脑组织的血管中,两条椎动脉在小脑、脑干处合二为一,成为基底动脉。这个供应脑组织的重要动脉系统却很容易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而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呕吐、耳鸣、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视物变形、言语不清等一系列症状。

    长期伏案易引发本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在伏案工作时间长的人身上,如教师、编辑等。这些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缺少运动,容易发生脑血管弹性减退、颈椎疾病,若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导致血管硬化的因素,很容易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在,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年轻人长时间操作电脑,致使本病患者大大年轻化。
, http://www.100md.com
    “冤假错案”频发,诊断注意鉴别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显著的症状。然而,由于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造成了对本病的很多误诊,前述病例中的袁老师被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以下几种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需要仔细鉴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年以上多发,眩晕的性质为浮动性、旋转性,常伴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当患者转动头部位置时易诱发眩晕,病久可引起听力减退、视力下降、面部和四肢麻木、记忆力下降。

    美尼尔氏综合征 中年人多见,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为特点。伴耳鸣、眼球震颤。发作时患者不敢睁眼,睁眼则感觉周围影物转动,闭眼感觉自身在转动。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痛、脉快、血压低等表现。眩晕可持续数小时到数日,逐渐减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在精神紧张、疲劳后发病,经过休息可在1~2天内好转,无任何后遗症,做各项检查均正常。
, http://www.100md.com
    晕动病 俗称“晕车”、“晕船”等。学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表现为乘坐某种车、船、飞机或旋转的玩具时,由于对运动中的加速度刺激不适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 由躺或坐位突然站立时,感到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老年人常见。与长期患高血压,压力感受器敏感度降低或服用降压药有关。

    治疗:不可“高枕无忧”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诱发疾病。其次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如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性,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阿司匹林、银杏叶制剂等)。另外,约1/3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在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脑梗死,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生活上,睡觉时应避免选用过高的枕头,“高枕”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流,还可能刺激颈交感神经,诱发脑缺血。平时要避免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成直立位。锻炼身体时颈部不能过度地后仰、扭转、屈曲。外出旅游不能乘坐高速、旋转、快速升降的游乐设备等。

    (摘自《家庭医药》), http://www.100md.com(蒋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