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41132
老夫少妻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2007年第6期
     老夫少妻

    昨天清晨刚开店门,就进来一男两女,从穿着上看挺有钱,是每家店铺都喜欢接待的那种顾客。男的很胖、很有派头,看样子50岁。身后两个女的,一个很妖艳,四十来岁,另一个年轻漂亮,也就二十出头。凭我的经验推断,这是老夫、少妻与女儿的一家三口。

    那个四十来岁的太太在我的货品里挑选了好半天,也没拿定个主意,男的和那个年轻的姑娘在她身后静静地站着。我忍不住主动搭话说:“大姐,不如请您的先生一起来选吧。”我本以为这样能加快他们购物的速度,也借机与这仅有的三位客人攀谈几句,没想到这位中年女士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男的,转过脸白了我一眼,气冲冲地说:“说什么呢!他是我女婿!”说完转身就走。

    这时,那个年轻的姑娘赶忙挽住她的胳膊说:“妈,别生气,别生气,亲爱的,快来劝劝妈呀!”紧跟着那个男的骂了我一句:“没长眼啊你!”然后一口一个“妈”地搀着那个女士出了门。

    (摘自《小小说》)

    患者是难受的上帝

    中国人喜欢创造标语,于广告而言,最绝的就是广泛张贴于各大商场的“顾客就是上帝”。

    最近,医务科不知道从哪儿来了灵感,也出台了相应的一条标语,而且把它大张旗鼓地发到了各个科室,白底中用醒目的蓝色标着六个大字:患者就是上帝。为了测试效果,医务科通知:先由门诊科室张贴一个月,以观后效,如一切顺利,即全院推出。

    既是门诊科室打先锋,急诊科就得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周一下午,这条标语就被悬挂到了记事小黑板的上面,一黑一白,相映成趣。如此过了数天,医生看病,护士打针,患者应诊,一切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等医务科下来一巡查,问题出现了:医务科主任转了半天,那条标语愣是没找着——挂得太靠上了。

    有问题就要解决。之后,标语被摘了下来,转而贴到综合办公室,一个熙熙攘攘的热闹区域。当然,改变目光的效果亦是显著的:还不到半小时,一个就诊的患者家属就提出了异议:你们这儿是治病救人的,还是自由市场卖菜的?答复肯定是前者。“但是”,患者家属愤怒地说,“那为什么把病人比做上帝啊?怎么听怎么别扭!”

    对,看上去没什么明显的语病,但就是觉得别扭。这就是这个标语的问题,也似乎是所有人的看法。但医务科并不这么认为,或许在他们眼里,尊敬病人要关注细节,必须得落到实处,而类似标语的宣传口号,就是最好的方式。意见出现分歧,怎么办?医务科副主任大手一挥下令:换个地方,再挂!

    之后是内1科,然后到外1、外2、外3、口腔、耳鼻喉、皮肤……这仅仅是诊断治疗系统,还没等这个特殊的“小红旗”流动到收费的辅助科室中,副院长打来电话,明确决定:把所有的标语全部收回,即刻执行。

    随后周一的早会上我们才得知,当流动的标语排到肛肠科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上级领导前去就诊。话说大肚子领导正撅着屁股艰难无比地喘着气接受检查时,本来就够难受的了,一抬头正好看见那则标语,顿时一个电话打到院办公室:“怎么搞的?成心添堵啊!”

    据说医务科撤销标语悬挂之后,给出的理由是:没有哪个地方的上帝,会比这里的上帝更难受。

    (摘自《法制晚报》文/王小枪)

    劝她装装聋

    年过花甲的老伴,听力灵敏得出奇。可这耳聪也带来不少烦恼。譬如,早晨7点半钟了,儿子和儿媳房内一点起床动静都没有。儿子小声说:“快起来吧,再不起来上班就迟到了!”儿媳说:“一天挣那点钱,上不上能咋的,睡,睡够了再说!”尽管是轻声细语,老伴那尖耳朵还是听得真真切切。于是,就数叨起来:“就知道啃老的,一点上进心没有……”顿时,房内有了大动静,拽哭了孩子,摔响了梳子,接着是气呼呼走出门,像吃了枪药似的冲出一句:“也不快点聋!”打这以后,儿媳十几天脸没开晴,老伴天天喘粗气。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劝老伴:“咱年老了,不妨装装聋,耳不听心不烦,也不伤家人和气。”老伴听了我的劝解,此后不但“聋”,而且开始“聋人善打岔”了。一次,儿媳下班回家,看见菜还没做好,于是小声嘀咕了一句:连菜都没炒。老伴装聋打岔道:“连天都发烧?快去医院查查,钱不够我有。”一个岔打得儿媳扑哧一声笑了。还有一次,市里搞什么大赛,儿媳把头发染成了红黄色,还剪得七长八短,嘴唇抹得猩红,眼圈画得像熊猫。我的大丫头围着嫂子转圈嚷:“哇——好酷!”我怕老伴看不惯就给她递眼色,谁知老伴一个岔:“望(女儿的小名)——别哭!你要参赛就叫嫂子给扮。”把全家人逗得笑翻了天。

    去年老伴70岁生日那天,儿媳买回一个7层高的大蛋糕给婆婆祝寿。老伴瞅着大蛋糕喜得屁颠屁颠的直流泪。满座宾朋与家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兴致中有人提议让儿媳高歌一曲,并让我老伴点歌。老伴来了个“竹筐里的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把大家逗得都笑岔了气。

    (摘自《老同志之友》文/初永江)

    三不要

    一年老令君大书县治之前,曰“三不要”,注之曰:“一不要钱,二不要官,三不要命。”次早视之,每行下添二字:“不要钱”曰“嫌少”,“不要官”曰“嫌小”,“不要命”曰“嫌老”。

    (摘自《古趣图》 漫画/丁聪), 百拇医药(王小枪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