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31128
看1次病挂19次号的反思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2008年第1期
     看1次病挂19次号的反思

    □王 毅

    同一个医生看一次病,患者竟然挂了19次号,医生也开出19张处方。这是发生在福州市某医院的一件怪事。院方称,卫生部对每张处方的药量期限有限制,此举是为了方便患者。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每每出台新政,总会遭遇到地方有针对性的抵制。在笔者看来,患者看一次病,竟然要挂19次号,就是地方对抗中央政策的一个缩影。

    卫生部等部门出台限制“大处方”的政策,是为了遏制医院专开好药贵药的问题,降低百姓看病成本。但对于一些医院来说,卫生部限制“大处方”的政策,无疑是断绝了他们的利益来源。采取变通的方式,通过将大处方化整为零的方式让病人最终付出与大处方一样的高昂成本,就成为一部分无良医院的变通之策。

    中央政策每每出台之后,便会遭遇到地方带有针对性的抵制,原因就在于,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些医院为了创收,为了部门利益最大化,已经不惜牺牲患者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甘愿成为金钱的奴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让中央的政策在落地之始,便失去了效应。

    当然,类似于福州这家医院看一次病让病患挂19次号的个例过于极端,也过于显性,一旦被披露,那么必将受到有关部门的严惩。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当事医生已经被暂停医师处方权,而且福州市卫生局也介入了此事。

    但同时也应注意,除了这起极为恶劣的个例之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确还存在着手段更为巧妙的应对禁开大处方的对策,比如让患者看一次病挂两次号,就显得隐蔽得多,而且也不容易被患者联想到更多的内容。

    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又如何呢?10年23次药品降价,但药一降价,便遭遇降价死;大处方不能开,便化整为零,分兵突进。应该说,这些对策严重干扰了中央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由此可见,仅仅出台新政,并不能自动解决问题,有关部门还必须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对敢于在实践中采取种种变通之术的个人与单位,予以严厉的惩处,惟此,才会让中央的惠民政策真正让老百姓尝到实惠。

    (摘自《新华网》)

    男孩车祸致生命垂危 医院代家属签字手术

    □冯石

    在2007年11月27日晚间8时许,成都市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货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坐在副驾上的一名16岁男孩被死死卡住,动弹不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被卡男孩终于被成功救出。由于伤情严重,男孩脱困后不久即陷入昏迷,随后救护车将他送往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救治。

    治病救人 医院启动应急程序

    男孩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而医院一直无法联系到伤者家属。据主治医生介绍,男孩为重型颅脑损伤,身上多处骨折,当时生命迹象不稳定,病情十分危急。医院决定启动应急程序,如果必须动手术,则由主管业务的相关负责人签字,医院会不惜代价对其进行抢救。 “医院治病救人只针对病情,不会因为家长没签字而拒绝治疗。”主治医生诚恳地说。同时,医院希望能够尽快联系到伤者家属,配合医院做好抢救工作。

    第二日晚6时许,伤者父亲终于出现在医院,他对医院启动应急程序、不惜代价抢救伤者的做法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他还表示,一定积极配合院方的抢救。

    该名男孩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每年医院都会遇到不少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做法,院方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医院行规在这点上还存有分歧,但医院还是应该始终把治病救人排在首位,勇于承担这些风险。

    (摘自《成都晚报》), 百拇医药(王 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