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1780351
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王忠波
第1页

    参见附件(2257KB,4页)。

     1方法

    1.1受试者经过综合的医学检查(包括详细的医学史、物理查体、血常规、胸部X线照片、心脏及腹部B超、肝功和乙肝六项等)确立了6名健康男性为受试者,年龄(24.8±6.1)岁,身高(168.1±3.4)cm,体重(52.9±7.9)kg。试验前向他们介绍了有关试验的目的意义和详细的程序。

    1.2头低位倾斜(HDT)卧床受试者住在空军临潼疗养院28 d进行试验,包括4 d的卧床前对照期,21 d HDT-6°卧床期,3 d HDT卧床后恢复期。室温19℃~23℃。在HDT卧床期,受试者可绕身体纵轴变换体位,除大便外,不能起床,进食、饮水、洗漱、小便等均在卧床情况下(-6°)进行。受试者的饮食由营养医师按空勤人员疗养标准配餐。

    1.3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HDT前(坐位)、HDT第0(HDT开始时)、1、3、7、10、21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双侧大脑前(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中(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动力学指标。TCD由专人操作,受试者坐位时,操作者位于其背后,头低位卧床时,操作者位于受试者头侧,检查时嘱受试者平静呼吸,并避免外界声光干扰。探头置于颞窗,探头上涂上足够的超声耦合剂,探头与皮肤保持一定的压力,以利超声束穿透,取脉冲重复频率2 MHz,取样深度:MCA为50~60 mm,ACA为55~65 mm,PCA为60~70 mm。TCD利用血管内流动红细胞为超声散射源,将超声束的回波信号,形成多普勒效应光点,经计算机A/D转换、自动分析、计算和平均,将频谱图形和各项测定定量指标,由视频彩色显示并打印。自动计算指标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PI=(Vs-Vd)/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RI=(Vs-Vd)/Vs。后期处理时计算的指标有:收缩/舒张比值Vs/Vd,MCA两侧流速差(bilateral velocity difference, BVD,BVD=右侧Vm-左侧Vm),MCA两侧非对称指数(Inter-Hemispheric asymmetry index,AI),AI=(右侧Vm-左侧Vm)×200/(右侧Vm+左侧Vm)[5]。

    1.4立位耐力检查在HDT前、HDT第10天、第21天,进行3次倾斜试验,倾斜试验在倾斜床上进行[6],程序如下:经15 min水平卧位后,在3 s内转变成头高位HUT 75°,停留20 min,或直至出现晕厥前症状/晕厥。在立位试验期间,连续监测ECG和肱动脉血压。

    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采用随机单位组方差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差别显著性界限。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 7.5 for windows。

    2结果

    2.1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2.1.2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右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较卧床前(pre HDT)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卧床期间的第1、3、7、10和第21天,右侧Vs显著低于卧床开始时(P<0.05或P<0.01),卧床开始时右侧Vs较pre HDT有增加的趋势。左侧Vs在卧床开始时较pre HDT显著增加(P<0.05),卧床第3天又较开始时显著降低(P<0.01)。右侧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在第3和第21天较pre HDT显著降低(P<0.05或

    P<0.01),在第3、10、21天较开始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卧床前,MCA两侧流速差BVD和两侧非对称指数AI的均数分别为7.0 cm/s和13.74%,在第3、10、21天BVD均数降为负值,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

    P<0.01),AI在第10天和21天降为负,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左侧Vm和双侧的其余个指标(Vd,Vs/Vd,RI,PI)在卧床期间变化不显著(表1)。

    2.1.3大脑前、后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卧床期间,左右两侧ACA和PCA的Vs,Vm,Vd,Vs/Vd,RI以及PI和卧床前比较无显著变化(表2~表3)。

    2.2卧床前、中、后立位耐力检查结果卧床前,6名受试者均顺利通过20 min、+75°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所有受试者均未通过20 min立位,出现晕厥前症状或晕厥,如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平均立位时间分别为(13.87±5.77)min和(14.95±3.23)min,均显著低于卧床前(P<0.05)。

    3讨论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时,流体静压消失,体液头向分布,这种变化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及脑组织淤血,进而引起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往采用阻抗法和导纳法测量血流的变化,因其技术不够完善,测量误差较大而得不到广泛应用。TCD的应用为航空航天医学中脑循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NASA和法国已经将它应用于模拟失重和航天研究。TCD借助脉冲多普勒技术,直接描记颅内血管的多普勒信号,获取脑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故能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

    卧床开始时,右侧MCA的Vs较卧床有增加的趋势,卧床过程中又显著降低,其中第3天和第21天的右侧MCA的Vs较卧床前显著降低。左侧MCA的Vs仅在开始时较卧床前显著增加。右侧MCA的Vm,在第3、10 和第21天较卧床前和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而左侧则没有这种变化。由于上述变化,使得MCA右左两侧流速差BVD和右左两侧非对称指数AI,在卧床前均数分别为7.0 cm/s和13.74%,表示右侧MCA的Vm大于左侧,而在卧床期间,如在第10、和21天BVD 和AI均数降为负值,较卧床前时显著降低,此时,右侧MCA的Vm却小于左侧。MCA的其余指标、ACA和PCA的各指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卧床开始又一过性增加,在卧床期间是降低的,其中右侧降低大于左侧,脑底动脉的这种适应性变化又和立位耐力的降低是平行的。失重/模拟失重可致立位耐力不良,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有[1,2,7,8]:血浆容量减少,心血管功能的改变,压力反射感受器功能减弱,骨骼肌萎缩,下肢静脉管壁特性变化,顺应性增加和反应性降低等。近年来,有的学者根据一些人体研究资料提出了“脑血管晕厥始动机制”假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