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816177
《黄帝内经》的心理学思想及对养生学的贡献(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第10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总结了当时我国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吸收了多学科知识的成就,内容涉及哲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历法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渗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1]。本文仅就其基本观点、医学心理学思想,以及对养生学等方面的贡献进行初步的探讨。

    1基本观点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内经》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2]。

    1.1“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3],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4];“得神者昌,失神者亡”[5],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6]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