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51115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王翠红 齐 啸
第1页

    参见附件(521KB,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01—12实施双肺同期灌洗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ASV治疗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3 d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双肺听诊情况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ASV治疗组患者均于术后3 d胸闷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消失,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能更快解除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减少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加快患者肺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双肺同期灌洗术;支气管痉挛

    双肺同期灌洗术是针对尘肺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疾病特有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1]。我院自2007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共实施手术100余台,手术过程比较顺利,但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患者较为普遍,针对该并发症,常规内科抗炎、平喘、化痰治疗疗效尚可,但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7-01—12实施双肺同期灌洗术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ASV治疗组)。病例纳入标准:①高千伏胸部X线正位片符合Ⅰ期尘肺影像学诊断。②年龄54~60岁,接触煤尘男性患者。③肺功能FEV1.0%于65%~75%、FEF25%~75%于45%~60%。④术前无支气管哮喘病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15人:头孢呋辛酯1.5 g静点,2次/d;盐酸氨溴索30 mg静点,2次/d;氨茶碱0.5 g、地塞米松5 mg静点,1次/d。ASV治疗组15人:头孢呋辛酯1.5 g静点,2次/d;盐酸氨溴索30 mg静点,2次/d;拉斐尔呼吸机辅助呼吸——ASV模式。

    1.3评定指标治疗3 d后观察患者胸闷症状好转情况和肺部听诊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常规治疗组:术后治疗3 d,胸闷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消失的患者有9例,其余患者支气管痉挛治愈均超过3 d。ASV治疗组:均于术后3 d内胸闷明显好转,双肺哮鸣音消失。ASV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支气管痉挛是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灌洗液反复刺激引起支气管黏膜轻度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有关,最终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所致。因其发生机制并非炎性介质所致,故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一旦发生支气管痉挛必然存在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功能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故快速解除痉挛是治疗的关键[2]。

    ASV利用微电脑系统检测患者的情况,自动设置和调整呼吸机参数来适应患者的呼吸能力和通气需要,在患者当时的呼吸力学状态下,以最低气道压和最佳频率来适应通气目标(分钟通气量),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因外源刺激所致的平滑肌痉挛,适应患者不同时期的呼吸力学,缓解支气管黏膜水肿,进而达到治疗支气管痉挛的效果,消除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3]。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ASV模式,能更快地解除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支气管痉挛,减少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加快患者肺功能的康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2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