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79705
中医防治暑气有法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健康生活》 2012年第6期
     天气炎热,导致人体皮肤排汗增多,从而起到调节体内热量的作用。古人早已认为,这是生理现象,所以,(《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九·热论篇第三十一》)曾经明确指出:“后夏至日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提示人们,暑热袭人,必定汗出,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止汗,否则体内热气无处排出。另外,止汗药物的麻黄根、海螵蛸等,均属温热之类的药物,如果服用,就会火上加油,危及生命。然而,如何防治暑热致病,古人已经总结出三大法则,告诫人们理智应对,科学治疗。

    暑多挟湿,易伤气津

    每年至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开始进入立夏时段。在这个时段,共有90天的日程,天气比任何时段都炎热,湿度比任何时段都要重。热,既伤人体元气,又耗人体津液,使人烦躁、发热、汗出、口舌干渴、小便短赤、甚至中暑昏厥,阴阳离析。湿,既阻滞人体经络、血脉,又稽留热气在体内不退。热与湿混合,形成湿热。湿热,常致肝胆、脾胃、大肠疾病。暑热的共同用药首选是石膏和知母,因为石膏大寒,能清除暑热;知母性寒,其质又滋润,既能清热又能滋阴、除烦,结合石膏治疗暑热,起到相辅相成,有促进控制暑热的作用。除此以外,暑热犯心经,可用候选的药物有黄连、山栀子、枸杞子、莲子心、麦冬;暑热犯肺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