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79708
乙肝与肝癌:变数有多少,变因在哪里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健康生活》 2012年第6期
     郭老师是我的一位病人,是某中学的老师,他外表看上去很健壮。27岁时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其乙肝“表抗”(HBsAg)阳性,但肝功能正常,没有任何症状。来医院找我,被诊断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当时没有任何办法洽疗,我交待一些注意事项,他便回去了。六年以后他又来找我,因为他出现了乏力、不爱进食等现象,查肝功能,转氨酶明显上升,被诊断为慢性乙肝而住院治疗,那时几乎没有什么抗病毒药物,我们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也很不够,只用了一些护肝药及中药汤剂,肝功正常、症状消失他就回家了,他又站到了教学第一线上。一晃十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大着肚子(肝腹水)来找我,以肝硬化诊断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出院。直到1999年12月的一天,形容枯槁的郭老师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此时的他已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已到了晚期。

    从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总共20余年,郭老师全都经历过了。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我和同事们含着眼泪向他告别。

    这是一个典型的病例,虽然并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者的必然经历,但它提示我们,乙肝病毒这个恶魔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肆虐无忌,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郭老师的肝癌是一步一步形成的,经过带毒、肝炎、肝硬化,最后才发生肝癌。那么,无症状乙肝带毒者能否不经过肝炎、肝硬化阶段,直接发生肝癌呢?全国有1.3亿乙肝带毒者,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可以肯定,临床上的原发性肝癌80-90%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或者与肝硬化同步发生,无症状乙肝带毒者很少直接引起肝癌。在临床的肝癌病人中,确有一部分人并无明显的肝炎和肝硬化病史。这些事实是否可以证明乙肝带毒者可以直接癌变呢?

    不能,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因为所谓的乙肝带毒者,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国内学者曾对乙肝带毒者进行肝穿刺肝活检研究,发现其中45.5%的人肝组织有“反应性炎症”,或有“灶性坏死”,30.8%的人肝组织呈典型的慢性肝炎表现,10.5%的人肝组织出现肝硬化改变,肝脏已有结节形成,只有10%的人肝脏未发现问题。也就是说,乙肝带毒者中90%的人肝脏是有问题的。前面提到乙肝带毒者发生癌变,可能原来就是潜隐性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总之,乙肝带毒者直接癌变的机会很少,广大的乙肝带毒者不必恐慌,肝癌不是带毒者的必然归宿。最重要的是查清自己带毒状态的现状,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是高复制还是低复制,不要只满足于“带毒者”的诊断,还可通过肝穿刺肝活检、B超、化验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M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现有肝炎、肝硬化改变,就应积极进行治疗。

    我国现有3000万慢性乙肝病人,他们当中大部分病人得到正确治疗,肝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自理甚至可以正常参加工作,但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病情反反复复,肝功能恢复较差,转氨酶一直不能正常,甚至不可避免地走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也有一部分发生肝癌。

    慢性肝炎应当警惕肝癌,据专家们观察,有下列五种情况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1.慢性乙肝病程多年,甚至十几年,病情不稳定。病程越长,危险性相对越高。

    2.乙肝病毒在体内活动,有明显的复制,如果是“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而乙肝病毒核酸(HBVDNA)阳性者更应注意。如果是“小三阳”,HBVDNA阴性者,提示乙肝病毒相对稳定,癌变机会少。

    3.病人的转氨酶反复波动,但增高的幅度不大,抗乙肝病毒治疗又不能使转氨酶恢复正常,或者病人的γ-谷氨酞转肤酶(γ-GT)大幅度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或者转氨酶(,4LET)增高不明显,转肤酶(y-GT)增高明显,γ-GT/ALT>10时,必须警惕肝癌的存在。

    4.病人长期的低热不退,又找不到有感染的病灶,没有结核的发生,此时也要想到肝癌来袭击,不要认为是肝炎本身引起的发热。

    5.肝炎病人应查甲胎蛋白(AFP),如果发现AFP明显反复升高,或者次递升高,其值大于400微克/毫升,更要注意肝癌。

    慢性乙肝在经历5年的过程中约有12-25%将走向肝硬化,病程越长,发生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说慢性乙肝和肝癌的关系非常“暖昧”的话,那么,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就是“十分亲热”了。但这也绝不是说肝硬化就一定转为肝癌。

    乙肝肝硬化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有多大?目前医学界说法不一,总的说来,患肝硬化的5年中约有5—15%会发生癌变,可见大多数肝硬化是不会癌变的,肝硬化病人大可不必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说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十分亲热”只是为了引起病人的重视,特别是肝硬化病程较长时,更应当时刻警醒肝癌。发生肝硬化后也不应自暴自弃,积极治疗是可以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命的。肝硬化病人可以活到预期寿命,学者们在对其它病因死亡者尸检时,竟发现不少人生前患有肝硬化,他们并没有因肝病死亡,甚至生前根本不知自己患有肝硬化。

    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就必然以肝脏做靶子,进袭肝细胞。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凶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学者们了解到,乙肝病毒并不携带癌基因,那它又是怎么使肝细胞癌变的呢?

    在人体细胞内(包括肝细胞)存在着“原癌基因”,它是处于非激活的沉睡状态,对人体无害,它一般不会轻易激活,所以人也不会轻易患癌。但是乙肝病毒侵入人体,病毒自身的基因可能“整合”到肝细胞DNA上,特别是乙肝病毒的“X基因”,可以激活肝细胞内的原癌基因,从而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乙肝病毒又能抑制肝细胞内的“抑癌基因”,此基因具有抑制原癌基因激活的作用,“抑癌基因”失去了作用,加速了原癌基因的激活,最终促进细胞的癌变。

    我们现在所应用的抗乙肝病毒药,几乎都不能彻底地将乙肝病毒从人体清除掉,只能抑制其泛滥,使病情最大限度好转。病毒未除,致肝癌的危险性继续存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最终不能预防肝癌。不少事实也提示,乙肝病情得到了缓解,病人也很高兴,但肝癌却悄然而致,最终夺去了生命。

    照此说来,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是不是无济于事呢?当然不是!肯定不是!有人忽视这样的事实:肝癌的发生,大多数是在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乙肝病毒是致癌因子不假,它能激活癌基因也不假,但肝组织正常或仅有轻微炎症,没有肝纤维化、肝硬化时,则很少发生癌变。肝癌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炎症、纤维化等的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炎症、纤维化等因素可能会加速癌基因的激活。因此,应用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减轻肝组织炎症,阻止和减轻肝纤维化,抑制了这些促癌因素,无疑会起到预防肝癌的作用。

    因此,慢性乙肝病人应当义无反顾、态度坚决地在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 http://www.100md.com(陆维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