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080992
环境心理学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5年第5期
     毫无疑问,不管你身在何处,肯定受着环境的影响。周围的光线、色彩、噪音水平等等这些环境特征都影响着你和周围人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环境心理学所关注的主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探讨的问题非常广泛,如大气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甚至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如何影响我们?家居和办公环境的建筑特征怎样影响行为?可以将建筑设计得更有效地促进亲社会行为吗?如何阻止环境灾难和技术灾难的发生并减少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了影响人们通过一些回收行为的方式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等等。从这些研究的问题中,我们能够把握这门学科的什么特点呢?

    首先,由于环境和人存在着紧密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所以,如果将环境和行为割裂开会使我们很难理解这种相互影响。因此,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一方面,我们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研究人在其中会产生什么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即人类行为、情感等怎样受到物理环境的影响。人们根据过去经验所获得的知识、目前状态和需要,从环境中抽取和选择刺激。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干预程度增加,使得人们不得不注意或由于行为自由受到约束而不得不觉察到周围环境的某些方面,比如立交桥于行人和司机等,于是人们就会对这种环境作出反应,或改造或适应。所以说,尽管环境心理学研究题目的范围不断扩大,但“相互性”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 百拇医药
    其次,尽管我们有时习惯将一些心理学分支标记为应用的取向,而认为另一些分支是基础理论取向的,但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而言,则相对缺乏这种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指向的。对具体的问题,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及空间拥挤问题日益突出,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找寻其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从各个国家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特点。

    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向,因此,心理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有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即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比如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于是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海啸的知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实际影响特别引起环境心理学家的兴趣;而人少、气候寒冷的瑞典,环境心理学家更关心能源保护、风景研究;在德国,战后重建的需要使环境心理学有强烈的研究传统,对建筑和社区设计非常关注。在各个国家,环境心理学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这门学科问题指向的特点。
,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比如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将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心理学除了继续发展特定的主题以外,还应共同攻关,寻找针对普遍的环境问题适用的广泛的解决方案。

    上面我们提到的是宏观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微观环境与个体的互动也是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举例来说,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不见边界、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用专业术语来说,这个领域叫做“个人空间”。我们在与别人接触时,自动调整与对方的距离,这不仅是我们与对方沟通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感受。那么,人与人交往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美国研究者首先划分了四种个人空间的范围: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50厘米以内称为亲密距离。在这个距离,双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这种空间距离一般出现在有特殊关系的个体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
, http://www.100md.com
    私人距离在50—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在个人距离下,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减少,但双方的接触还是有的。所以,这个距离也是亲密朋友间的交往距离。

    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2米左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待中多是这种距离。较远的社交距离为2—3.6米左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应是这种距离。

    公众距离是在3.6—7.6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如发表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这个研究结果可能更适合于美国社会,其他国家如非洲和亚洲可能有不同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和忍受性有所不同。研究者曾将不同的文化分为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地中海国家、阿拉伯世界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属于接触文化,这些国家、地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离得更近,交往中有更多的身体碰触和眼神接触;而北欧和高加索地区属于非接触文化,这里的人际互动表现出更大的人际距离。研究表明,西班牙、法国和阿拉伯人比起美国人有更大的个人空间需求。英国、瑞典和瑞士人在人际空间大小的要求上与美国人相似。总之,个人的文化背景决定了特定的个人空间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在解释对方的行为时,可能会产生曲解,导致误会。了解不同文化下个人空间的特点,尊重不同文化和种族的个体,有助于人际交往更好地进行。
, 百拇医药
    当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会引起个体强烈的反应,这说明个人空间具有重要功能。个人空间可以作为与他人的一个缓冲地带,保护自己,避免与他人过多接触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个人空间的大小是由周围环境刺激的质和量决定的,而交往双方的距离也反映了他们的关系和亲密程度以及个体间行为的态度,并且决定了双方从事活动的类型。在现实社会中,要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调整边界范围,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消极影响就会产生。要改变消极影响就需要调整个人空间。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调整个人空间可使关系亲密的个体获得对方的体温和嗅觉等额外的感觉信息,并进行一些亲密的交谈。

    人们在交往中,如果个体感觉距离过近,就会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开,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就会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并有更多的视线接触等。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可以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最佳水平。但也有例外,比如陌生人在电梯中的行为。当电梯拥挤时,人们站得较近,甚至会有所接触,对于彼此的邂逅关系,这种举动是不适宜的,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尽量避免眼神接触和身体的碰触。这说明,个人空间大小的需求要看个体所处的具体情境是怎样,人际互动的对象是谁、在进行什么活动。
, http://www.100md.com
    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情况也反映了人们对安全的需要程度。当容易逃离威胁时,所需个人空间较小,所以,坐着比站着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空间大小,一般在角落里要求个人空间更大;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建筑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人空间,例如天花板低,空间要求更大;房间面积小,个体所需个人空间也大。

    我们都知道,当朋友或关系亲密的人距离你很近时,你非但不会逃离,还会感到很舒适,这说明个体间的距离和相互吸引程度有关。当交往个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当表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小。互动双方的合作情况也影响个人空间距离,处于合作状态,人际距离较近,双方通常喜欢选择并排而坐;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较远,喜欢面对面而坐。总之,个人空间的大小是随情境而不断变化的。

    这里,我们只是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一小部分。环境与我们的身心密切相关,环境心理学也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这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一定会有助于我们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百拇医药(苏彦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