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80730
不仅仅是爱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2期
     1990年版的《大学生管理条例》还明确禁止大学生结婚。那时大学生谈恋爱也是不允许的,有限的几对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十几年过去了,时代风气一变再变,一转再转。如今,昔日的“地下党”已经可以光明正大地谈婚论嫁。在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人为本”思想的鼓舞下,各大高校中,被学生们私下称为“夫妻部落”的群体正在逐渐形成。所谓大学生“夫妻部落”,其实并不限于登记结婚的大学生,而是包括所有恋爱者,特别是那些恋爱同居者。

    在当今社会,同居,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人权思想的深入人心,社会舆论对同居的态度也愈加宽容。但是,当“同居”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联系起来时,这个话题便又有了讨论的意义。一方面,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越来越宽松,学子们抒发爱情的兴致持续高涨;但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严峻的目光和批评的声音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大家批判同居影响校园学习风气、影响学习,指责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家长的血汗钱、婚前同居不受法律保护等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同居目前在道德层面上还不能算一个绝对的中性词,它依然和不求上进、不务正业、不良影响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性”。

    虽有了结婚的权利,但大部分同学大学期间仍只接受恋爱,对需要更大责任能力和更多义务担当的婚姻,尚不愿轻易涉及。于是,很多人选择做“边缘人群”,组成“夫妻部落”。这群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却尚稚嫩的孩子能承担得起同居带来的后果吗?身为学生,未婚同居是对人性的尊重还是对伦理道德的忤逆?未婚同居对他们今后健康的婚姻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有什么方式能取代同居来满足他们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尽管悬疑种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