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40916
分别,但不要分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6期
     特邀心理顾问:董燕博士

    分析者:在小雅的电子邮件中,她提到母子分离对他们母子是一个巨大的痛苦。其实,这种分离性的焦虑对孩子或对母亲来讲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妈妈给他喂奶;一两岁的时候,有爸爸晚上给他讲故事,哄他睡觉。但孩子总有长大的那一天,四岁左右的孩子在入托的时候,就会面临着与他最亲密的人有一个暂时分离。这种分离会给孩子造成情绪上巨大的不安、焦虑,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分离性焦虑”。这种焦虑是因为暂时性的分离造成的,不是其他病态的,所以,小雅不用特别担心和紧张,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过程。分离的过程是孩子要与他同龄的伙伴们一起分享成长的过程。当孩子熟悉了这个过程之后,他与他的小朋友或者同伴在一起经历的成长岁月会比与妈妈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更快乐一些,这也更符合他的心理需要。

    小雅在信中还提到自己儿子“心重”,我想告诉小雅,其实你的儿子是很健康的,他只是把他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而已。他找到了一个通道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种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就是他在与妈妈分开之后梳理情绪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个看成是他“心事很重”的表现。当然,如果母亲能与孩子在一起是最好的事情。但对小雅来讲,如果她实在没有办法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话,要想法去调剂,比如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倾听孩子的诉说,告诉孩子妈妈有多爱他。总之,要经常通过一些我们可以利用的沟通工具来与孩子建立联系,把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传递给孩子。我们经常讲,分别但不分离,就是说与孩子可以有时空上的分别,但不能有心理上的分离。我想,与孩子建立这种情感上的关系可能更重要。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分析。小雅的信中还提到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信的第二部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