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709469
丧痛反应的过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8期
     丧失亲人,尤其是突然发生的丧失,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极其残酷的打击,因此,一般都会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了解丧痛反应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身边因失去亲人而陷入悲痛的亲友,并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悲伤打击,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通常来说,丧痛反应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 休克阶段

    在灾难发生的瞬间,个体通常会处于一种休克状态,大脑一片空白,躯体僵硬,反应迟滞,这表明个体无法从心理或生理角度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形成清晰的认知。

    二 拒绝和否认阶段

    稍后,当个体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时,典型的认知反应是震惊,不相信和否认,思想上无论如何也无法面对创伤事件的现实。

    例如,在车祸中受重伤的病人被送到医院急救室,当医生宣布伤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时,家属通常都无法立即接受事实,还要反复向医护人员追问;有的家属甚至会继续要求医生实施抢救,遭到拒绝后情绪会异常激动或者发生冲动行为。
, 百拇医药
    三 强烈反应阶段

    接下来,个体会发生一系列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1.情绪反应

    灾难带给人的情绪反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悲痛、恐惧、愤怒、担忧、无助感,等等。个体对创伤事件的情绪反应取决于事件本身对于当事人的现实意义。悲痛是最普遍的情绪反应,持续的悲痛有可能导致抑郁。此外,如果死者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或重要精神支柱,则丧失亲人会引起家属的强烈恐惧和无助感。假如家属认为其他人或死者本人对于死亡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还会出现愤怒情绪。

    2.认知反应

    创伤事件可以造成当事人记忆和思维的混乱使得认知过程不能有效地对情绪进行控制和调整。个体也许会努力搜寻与事件有关的各种信息,企图为不幸的发生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和解释。如果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会感到不解或不公平,“为什么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有时个体还会产生负罪感和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或者觉得对方是因为自己而遭遇不幸的。例如有一对夫妻闹矛盾,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丈夫打电话请求妻子回家,妻子不肯,于是丈夫只好开车去丈母娘家接妻子,不料路上发生车祸丈夫身亡。妻子悲痛欲绝,责怪自己太任性,她认为要不是为了接自己回家,丈夫也不会发生不幸。
, 百拇医药
    3.行为反应

    有一部分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时,会发生心理上的退行,思维、情感和行为都倒退到儿童水平,不能进行理性思考,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退缩,生活上自我照顾能力降低,不愿与人交往,不能正常工作,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个别人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狂怒和冲动和为。

    四 接受和恢复阶段

    经过一段时,个体将接受亲人逝去的现实,并能逐步安排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到生活意义。

    针对丧痛反应的一般过程,我们可以对丧失新人的亲友提供适当的帮助,这种帮助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当对方处于休克阶段时,最重要的是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性帮助。情感支持主要指陪伴和倾听,应用适当的躯体接触。这类行为可以使当事人感到自己并不是独自面对不幸,帮助他保持与现实的接触。这类行为可以使当事人感到自己并不是独自面对不幸,帮助他保持与现实的接触,避免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故去的亲人身上。实质性帮助主要指协助当事人处理丧事和日常事务,料理家务,保证当事人正常的饮食起居。应注意,千万不要因为怕当事人过分悲伤而有意不让其参与丧事办理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是表达悲哀的一个有效途径,要让当事人知道,悲伤情绪的表达不仅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而且也是被接受的,所以,不应劝阻当事人的情感表达。
, 百拇医药
    如果悲伤的情感被压抑可能引起后续的心理问题。我曾听说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心爱的小猫病死了而万分伤心,家人为了避免她继续伤心下去,就给她买了一只新的小猫,比以前的那只更可爱。虽然小女孩因为新的小猫的到来似乎忘掉了悲伤,但是从此以后她再也一喜欢小猫了。这是因为,悲伤的压抑使得小女孩没有机会宣泄情绪,她无法免触及没有处理好的痛苦,她只能回避与此有关的一切事物和情景。

    第二,在否认和拒绝阶段,应避免当事人进行过多解释或与之辩论。在这个阶段,当事人还没有能力和勇气面对残酷现实,否认是当事人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所以不能强迫当事人在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接受现实。

    第三,在强烈反应阶段,需要从不同层面对当事人进行工作。如果当事人进行工作。如果当事人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不要阻止他,尽管悲痛、恐惧、愤怒、担忧、无助感等是消极情绪,但这些情况应该有正常的宣泄渠道。周围人要帮助当事人接受和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同时向他传递一种信心,即悲痛一会永远持续下去,它会逐渐归于平静,并转化成对亲人的思念,而生活仍将继续。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当事人的认知反应,应该帮助他重新整理思路,改变错误的想法。当事人最常出现的想法就是“受害者”观念,认为自己是事件的主要受害者,而这种灾难本不该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想法就是负罪感和自责,认为自己对事件的结果负有责任,如果自己做得好一点,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两类认知都是不正确的。我们既不可能完全躲避灾难,也不可能阻止灾难发生,这种消极认知显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又无益于当事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帮助他们理智接受现状,不要无休止地埋怨或追悔下去。

    如果当事人出现回避现实的退行行为,周围人需要主动帮助他尽可能保持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不要让当事人独处,即使遭到拒绝或阻抗,也要敦促他参与社会活动。假如出现冲动或暴力行为,应该立即求助专业机构协助处理。

    第四,在恢复阶段,当事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因亲人丧失而带来的一系列生活变化,他需要面对并解决许多现实困难。例如,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中感到孤单寂寞,需要独自处理各种事情,等等。周围人应给予当事人持续不断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使其能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当然,以上所述丧痛反应的一般性规律并不排斥个体差异的存在,只要在一个相对可以理解的范围内,不同的反应都是可接受的和正常的。通常来说,如果丧失亲人三个月后,各种严重的情绪反应依然持续存在,而且没有恢复的迹象,就应该考虑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以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百拇医药(董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