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10282
心理边界:精神的衣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11期
     哲人说:人不是一个孤岛,这句话很正确。

    且不说一个人生存于世,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命中注定要与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即使是陌生人,我们也不能完全脱离他们而存在。吃的粮食是陌生人种的,坐的汽车是陌生人设计制造的,看的书是陌生人写的,用的网络软件是陌生人编成的……所以,又一位哲人说了另一句话:我们要善待路遇的每一个人。

    不过,我们说人应该善待他人,对他人付出心灵的纯真,并不等于提倡消除人与人应有的“心理边界”。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动物,人非常复杂,通过仪器你可以看清他的一切器官,却很难透视其心灵。你诉说心中的隐秘,遇到厚道人,他也许会由衷地称赞你的诚恳与善良;遇到喜欢拨弄是非的人,什么都会变味儿。

    设立“心理边界”,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我的同学的一段经历就是一个例证。有段时间,一个女孩儿不顾一切地追求他,接受这份感情吧,自己是有妇之夫,道德感不允许;不接受吧,又有点舍不得,毕竟那是一个优秀而可爱的姑娘。举棋不定的他将情感困惑告诉了一个朋友,没想到蜚言四起,原来那个所谓“朋友”把他的隐私当成笑话传播了。

    设立“心理边界”,也需要替他人着想。在理想主义者看来,一个人理应倾听他人的诉说,然而现代人大多很忙,给他人留下的空间并不多。假如你稍有点事儿,就对周围的人喋喋不休,别人有多少时间“奉陪”,会不会感到厌烦?假如你想做自己的事情,别人却突然请你相助,也许一次两次,你会保持绅士形象表示出兴趣;但听多了,眉头会不会皱起来呢?人需要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两个人挨得太近,会相互“侵犯”;离得太远,又感受不到对方给予的温暖。最好的相处方式莫过于近而不狎、远而不隔。

    “心理边界”有一定的客观性。比如:表扬别人的话可以随时随地说,批评别人的话最好当面说;泛泛而谈的话不妨多说,针对某个人、少数人的话应该少说。这是因为在那些表扬、泛泛而谈的话里,被人弄虚作假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而在那些批评和针对性强的话里,掺杂使假却是再容易不过的。真正成熟的人,人前他敢做诤友,人后绝对保持忠厚,目的是避免被人算计。

    世界上很多事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心理边界”也是如此。从本质上说,“心理边界”永远因人而异。这种因人而异,既包括施者,也包括受者。就施者而言,有人生性真诚,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成像自己一样的谦谦君子,这种人的“心理边界”不是特别明显;有的人非常虚伪,即便给他的话打五折,你还吃了亏,和这种人相处,你的“心理边界”要更明确一些。就受者而言,有的人品质好、嘴巴牢,你跟他说什么都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同他们在一起,我们的“心理边界”可以相对模糊一些;而有的人心重“礼”多,喜欢挑拨离间,你哪怕说一句平常的话,他也会作出偏颇理解,或者加油添醋地传给有利害关系的人,跟这种人打交道,你的“心理边界”不可不清晰。

    “心理边界”是一个人个性萌发的土壤,它能让世界变得无限丰富;“心理边界”是一件精神的衣裳,它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尊严。, http://www.100md.com(游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