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55799
走出“精神疲劳”的泥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7年第1期
     精神是现代社会疲劳综合征中最典型的表现。许多人长期处在各种压力之下,弄得心身疲惫。

    “唉,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其实,差不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今年39岁的王先生无精打采,显得十分苍老。他结婚以后,工作压力剧增,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这样的“内忧外患”让他渐感衰老。“累”成了他的口头禅。妻子建议他外出走走,他竟回答:“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回家后他总待坐在电视机前,该睡觉时却又躺在床上睡不着。

    精神疲劳最明显的表现在于睡眠质量差。很多人喜欢用安眠药对付精神疲劳引起的睡眠问题,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27岁的林小姐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疲劳”一族。看到周围的女同事结婚、怀孕、生孩子,或是跳槽,她开始有了累的感觉,总在不厌其烦地回忆往事,每一句话都以“我从前……”开头。她以前曾有许多兴趣爱好,现在累得什么都不想了,相反对生活还有些厌倦。而对于未来,林小姐更是不敢去想,她常会深夜醒来或是失眠,脑子里全都是工作和可怕的未来,更担心被炒鱿鱼。

    看起来颇令人费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日益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原因何在?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自然越来越大。人们通常把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主要针对躯体而言,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列,下面我们谈谈精神疲劳。精神疲劳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的精神疲劳会影响心理健康,使人情绪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情绪不稳、思维迟钝、逻辑推理能力受阻、食欲减退,甚至出现一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走出“精神疲劳”泥潭的策略

    1.找出疲劳的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减少或避免心理疲劳的发生。

    2.根据自己的条件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不对自己过分挑剔,不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

    3.按生物钟规律作息、科学进餐,并坚持适当运动。精神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每个人的睡眠需要是不同的,应该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

    4.主动求乐。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坦诚。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与大自然和动物接触。

    5.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尤其是不可以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大脑的负荷。脑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及时消除精神疲劳,注重脑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百拇医药(章睿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