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康复》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079852
让灵巧的手重新动起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日 《康复》 2005年第4期
让灵巧的手重新动起来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手外科专家顾玉东教授领衔开展的临床技术——“全长膈神经移位与‘颈7’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这是一项历时20余年、不断延伸扩大的科研成果,并且仍在继续着。

    手外科经常要碰到臂丛损伤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上肢瘫痪”。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及胎儿出生时,头或手受到外力过度牵拉等是常见原因。臂丛的结构非常复杂,内有许多重要的大血管,因此,长期被外科医生锁定为“禁区”,有人做过比喻,说臂丛伤害就像一棵树被连根拔出那样,预后非常糟糕,往往造成终身残疾。难怪一本权威骨关节专著甚至说:“一旦确诊为臂丛根性撕脱,没有任何手术价值。”

    但顾玉东并不认同这一结论,他始终在探索着。

    险中出招实现突破

    一位黑龙江的小伙子,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不仅左侧臂丛受伤,而且左胸多根肋骨骨折,颈部挫伤也很严重。经抢救,其他外伤治好了,但左手瘫痪已成残酷的现实。小伙子痛不欲生,怀着一丝希望,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华山医院。顾教授检查后发现,当时所有的神经移植法都不适合他。让病人回去承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坚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呢?睿智者选择了后者。

    这时,顾教授已做了1000多例手术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他的重视。在五大神经根中,唯独中间的“颈7”神经根在损伤后却很少出现异常。这说明,颈7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可由其上下的两根神经代偿支配。于是,他大胆设想,利用未受伤的右手同一神经移位达到修复患侧受损的臂丛。但这是个“禁区”啊!一旦失手,将造成好手一起瘫痪。在周密的准备和病人的积极配合下,经过10多小时紧张而又细致的显微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这项史无前例的新手术。这天回到家已是深夜,可顾教授却失眠了!因为他在思索:如果手术失败怎么办?下一步又如何重建手的功能?

    次日一早,顾教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病房,通过检查发现,患者健侧上肢除两个指尖稍有麻木外,其余的功能都活动自如。这时病人笑了,顾教授也现出了笑容!之后,他又以同样的方法对500多名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病人肢功能恢复率达60%,感觉功能康复率达到80%,健康的臂肢功能全部正常。

    再解世界性难题

    一道世界性难题,让顾教授解开了。但他发现,传统的膈神经移位术,一般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效应,其间,常会发生肌肉萎缩等不可预料的情况。因此,对有肌肉萎缩的病人而言,这方法就不灵了。“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呢?”顾教授思考着。这一年,他又启动了在胸腔镜下切取全长膈神经治疗臂丛根撕脱伤的实验研究。通常,膈神经与肋间神经系共同司职呼吸运动,以往外科医生对胸腔内约20厘米的膈神经不敢轻易下手,因为这要做开胸手术,并锯断肋骨,创伤非常之大。

    一位来自山东的21岁的男青年突遭车祸,倒地后瞬间造成臂丛根性撕脱伤,上肢瘫痪。他心急火燎地来到华山医院。成竹在胸的顾教授仅在其胸部打了3个约1厘米的小孔,然后在电视胸腔镜下,成功取了“全长膈神经”,并接到患者受损神经上。临床证明,这做法比传统膈神经移位更为先进,因为取用的全长膈神经再生能力特强,大大缩短了再生时间。这位青年恢复得很快,手的功能近乎全面得到康复。

    据同院的徐文东医生介绍:这项技术意义非凡,使传统膈神经移位术再生神经一下子从5厘米~7厘米增加到20余厘米,等于缩短了半年多的恢复时间,病人预后效果大大提高。6个月后,这位病人的肺功能也恢复了正常,这充分说明,手术不会增加对肺功能的损害。目前,顾玉东率领他的同事和学生已完成约50例全长膈神经移位术,疗效令人满意。

    手外科的猜想

    “恢复手内部肌的全部功能,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要想瘫痪的手全面动起来,就要让19块小肌肉全部动起来。目前,所有的手术仅能恢复手的部分或大部分功能,而不能恢复全部功能。这是全球医学界的“歌德巴赫猜想”,顾教授愿为此付出毕生努力,让所有求治者灵巧的手重新动起来!, http://www.100md.com(孙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