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康复》 > 2005年第12期
编号:11079997
“有毒保鲜膜事件”余波未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日 《康复》 2005年第12期
“有毒保鲜膜事件”余波未平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宣布,对含有DEHA增塑剂的PVC食品保鲜膜产品,将一律禁止生产和进出口,也禁止经销任何此类产品。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有毒保鲜膜事件”似乎告一段落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毒保鲜膜遭全面封杀

    PVC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超过一定标准会对健康带来影响;二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的种类及含量。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PVC保鲜膜专项检查结果显示,部分PVC保鲜膜中含有DEHA增塑剂。专家指出,当含有DEHA的保鲜膜遇上油脂或超过100摄氏度的高温时,增塑剂容易释放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干扰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子数减低,甚至罹患精神疾病等。基于此,国家质检总局不仅全面封杀含有DEHA的PVC保鲜膜,即使是不含有DEHA的PVC产品,质检总局也给出了消费警示:不宜直接用于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也不宜直接用微波炉加热。
, http://www.100md.com
    PE保鲜膜就安全?

    封杀PVC的禁令一出,超市、卖场纷纷改用PE(聚乙烯)保鲜膜上柜。不同于 PVC 的坚硬,PE材料因柔软、易拉伸,不用添加增塑剂就很容易制成柔软透明的保鲜膜。但PE保鲜膜是否就一定无毒无害?业内人士认为倒也未必。因为虽然不用添加增塑剂来增强其柔韧度,然而在PE保鲜膜的生产中,可能会为了增强润滑效果而添加油质添加剂,比如某品牌PE保鲜膜上所注明的可食用玉米油,就表述得过于模糊,并没有说明是转基因玉米油还是非转基因玉米油。含有转基因玉米油的PE保鲜膜,对人体是否有害也还不确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突然间增大的市场,长时间小批量生产的PE保鲜膜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势必给一些不法厂商以可乘之机。据悉,国家质检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内抽查PE保鲜膜质量,其中近一半可能难以达标。

    业内人士透露,近些时候,上海及周边地区一下子冒出了不少生产PE保鲜膜的小企业,他们从正规厂家买来PE保鲜膜做样品噱噱客户,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沪上正规企业采购的原料多是上海石化食用级Q200聚乙烯,而那些小厂为了省钱,居然用起了农业级或工业级原料,这些聚乙烯里含有抗氧剂、开口剂等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 百拇医药
    “有毒论”蔓延,期盼严格标准

    “严格地说,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装有食用油的油桶、盛饮料的塑料桶乃至纸质包装,是否一定无毒无害也都值得商榷。”有专家表示担忧。

    比如,一种常用的塑料制品增塑剂双酚A(BPA),制成的塑料产品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但过量使用会降低精子数,增加睾丸癌、前列腺癌等与激素相关癌症的发病率。

    而食品包装纸的油墨污染也很值得关注。目前许多企业喜欢用彩色包装纸包装食品,虽然彩色油墨是单面印刷在食品包装纸外侧,但印刷后的彩纸是捆叠在一起的,每张包装纸的无印刷面也接触了油墨,即使是浸了石蜡的彩色蜡纸,也会因涂蜡不匀,彩色油墨仍有机会与食品直接接触。因此,用纸张包装食品并不能确保安全。还有许多高级食品包装都使用了锡纸。据了解,60%的锡纸中铅含量都超过了国家规定指标,而铅是公认的造成急性、慢性重金属中毒的“元凶”。
, 百拇医药
    面对陆陆续续曝光的食品安全危机,许多人无奈地变成了一个“怀疑论者”——究竟身边还有多少东西是有害的?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加速对我国现行的25项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希望此举能真正做到替老百姓把好食品卫生和安全第一关。

    保鲜膜使用TIPS:

    1. 避免接触。在器皿上面覆盖保鲜膜,不要接触食物,尤其是肉类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

    2. 掌握温度。注意保鲜膜加热所能承受的温度,严格按照品牌上标注的温度加热,或者选择耐热更好的保鲜膜。

    3. 容器替代。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替代品都能代替保鲜膜,比如陶瓷或玻璃容器等。这类替代品具有安全无毒、耐油脂等特点,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4. 适当处理。一回家就把肉类等食物从保鲜膜类的塑料包装中取出,放在其他容器中,也可把肉的表层削下来丢弃。, 百拇医药(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