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运动休闲》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78107
佤山“猎头”(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运动休闲》 2006年第3期
     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因其“猎头”遗俗而被关注,这一风俗一直保留到人民公社运动前夜。此前,外人进入佤区,须臾面临惨遭佤人猎杀的危险,而他们猎杀路人的惟一目的,是将获取的头颅,用作耕种或收获谷物期间的祭品。他们敲响木鼓、剽杀牯牛祭祀神灵,与祖先沟通;他们在公共事务中仍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互助方式。他们的生活、习俗中仍然散发着最浓烈的神秘气息。

    佤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等地。与澜沧江流域其他山地民族一样,从前为了抵御外侵,佤族人总是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家园修筑成难攻易守的营盘,选址多在山坡高处的台地上,人们习惯将佤族人居住的地区叫做佤山。

    绿荫中的佤寨

    对于一个外族人,要走近佤区,在过去绝对是一次疯狂的冒险。如今,去那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佤寨,需要面对的却是道路和体力的考验,大多数佤寨是不通公路的,只有密林中一条条由佤人的光脚板踩出来的小路。走在由高大阔叶林、针叶林、交叉纠缠的枯木死树,以及各种亚热带植物盘根错节的丛林中,爬坡涉水,往往十来公里山路要走上大半天。
, 百拇医药
    要到寨子时,远远地便可看见高地浓绿的植被中隐隐现出的茅草屋顶。那一幢幢低矮、古朴的竿栏式草顶简易竹楼,经多年风雨的洗礼和烟火长年的熏烤,屋顶已经由最初的黄色变成黑褐色,竹楼一般用21棵木柱作为支撑整个房屋的支架,楼室离地面仅1.5米,底室无遮栏,用于饲养牲口,或堆放柴木。

    这些茅屋围绕着一棵古老的榕树依坡势稀疏地散布在台地上,榕树繁茂的枝叶在阳光中投下的巨大阴影,不但是人们聚会的场所,也是青年男女夜里约会之处。这被称为神树的榕树,每个佤寨都有一棵。

    寨子四周竹树茂密,几乎将寨子掩没。竹子在佤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不但用于建房,还被妇女们制作成各种饰物,如戴在手臂与小腿上的竹圈、项圈以及耳环。竹子在这里还有一个让人意外的用途.走进任何一家茅屋,都会看见楼梁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长达2、3米的竹筒,那就是佤人的天然粮仓。秋收之后,人们把晒干的稻谷、荞麦等粮食装进这种直径20—30厘米掏空了竹节的竹筒里,既可防止霉变,又能成功地避开老鼠偷食。每天清晨,妇女们便从竹筒粮仓里取出带壳的谷物,放进石碓里,仔细地舂出有淡淡竹子清香的白米,舂米声此起彼伏地从寨子的各个角落里传出,与浓重的晨雾揉和在了一起。
, 百拇医药
    木鼓与牛头桩

    佤族是一个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他们崇拜太阳,视太阳为生命;他们崇拜木鼓,视木鼓为神具;他们也崇拜牛头,视牛头为财富。

    木鼓是佤人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在佤族传说中曾记载: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用一只木槽拯救了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比大一直留存到今天。于是,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给予最高的崇拜。

    后来,佤人将“木槽”制作成形似女阴的“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因而,木鼓是使万物繁茂生成的通天神器,敲响木鼓便可沟通神灵,以达到天赐福泽。只是,敲响木鼓必须奉上无比珍贵的祭品——人头。

    现在,许多老一点的佤寨后的密林中,仍然还有供奉着木鼓的鼓屋,周围矗立着人头桩。这些人头桩大多是半个世纪前立下的,粗大的竹竿已经变得黑旧而脆弱,顶端曾经装着人头的器物似乎还散发着血腥味,让人不寒而栗。
, 百拇医药
    在佤山,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能记起年轻时曾见过的“猎人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每到庄稼下种和收获季节,“猎头英雄”便埋伏在山路上,等到长着毛胡子的人路过,便一哄而上、手起刀落、人头落地.然后将“猎”到的人头塞进麻袋提回来,供奉在人头桩上。虽然因此而引起的部落与部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和仇恨一直笼罩着佤人,他们却固执地信仰:只有人头祭祀,大地才有收获;只有人血,才能沃腴土地。

    佤寨另一个神圣的地方就是栽满牛头桩的后山梁。佤人习惯以寨子或部落为单位,将牛头桩集中到一个处于中心地带的山梁上或寨后的山坡上。经过几年的时间,牛头桩多的可达100多个。

    牛头桩被佤族人视作权力、财富的象征,无论是寨子、部落或个人,都以所挂牛头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头桩.如果哪家门前没有牛头桩.就会被视为懒汉、穷人,遭到众人的耻笑和歧视。即使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很多贫穷的佤人总是省吃俭用,哪怕无米下锅,借钱欠债,也要剽一次牛、栽一棵牛头桩。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家人的荣誉所在。
, http://www.100md.com
    每遇有大事,佤人都要“剽牛”,这时也是佤族青年表现英勇的时机——牯牛被拴在场中央的木柱上,先由山官一刀把牛尾巴砍下来,然后小伙子们一拥而上,争抢牛肉。谁抢到的牛肉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特别是抢到牛角者,更被众人视如英雄。

    当“猎头”彻底走出历史舞台之后,敲木鼓和剽牛咸了供人观赏的表演项目,年青佤人很快接受了这种形式,而老年人却困惑了:“木鼓曾经是不可亵渎的神灵的栖身之所,如今怎么却成了闹哄哄的表演工具?”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落后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佤山独有的问题,很多民俗都面临着这样的两难之境。

    互助建房

    在“猎头”习俗盛行的年代,祭祀作为公共事务,是佤族村寨最重要、佤族人精神与财力最投入的时刻,在一系列与此有关的活动,包括战斗、投掷梭镖、猎头、剽牛、搬运重物和通宵达旦的酗酒和歌舞中,男人须首先表现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勇敢。自私和怯懦,将受到鄙视和谴责。故佤人最看重的是在公共活动中的表现,私家事对他们却显得无足轻重。
, 百拇医药
    在战争猎头成为历史,有关的遗俗被废止以后,互助建房就成了主要的公共活动。佤族关于盖房不能隔夜,隔夜则不吉利的观念,沿袭了千百年。他们的竹楼尽管简陋,但要在平地上挖土埋桩架梁,铺地,直到盖好屋顶的最后一簇茅草,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全村人将在这里度过极其繁忙的一天,房屋的主人自然是最忙的人,他不但要在建筑现场指挥,还要安排好过后的答谢、欢聚。以传统互助方式建造新房及完工后彻夜狂欢的整个过程.佤语称之为“尼柯到格”。

    在聚会中,与烂肉饭同样不可缺少的是水酒。佤族人家,家家都会酿制水酒。他们把旱谷煮熟后,放入一种自制的酒药,装坛发酵。饮用时将发酵的旱谷放进竹筒里,再倒进清水,泡上半天便可饮用。饮酒也别具一格,从竹筒中插进长长的细竹管,用嘴直接吸用便可,人多人少皆可传递着饮用,这是他们的清凉饮料。

    当大铁锅里飘出透人的香味、穿盛装的年轻人款款而至,就意味着“尼

    [ 下 页 ], 百拇医药(牟立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