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17427
常用止血药物的合理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上海医药》 2009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R973.1;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9-0394-03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止血机制(包括血管、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自发性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出血应先采用压迫、缝合、结扎或电凝等措施进行止血,无效时可考虑给予止血药。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临床应用的止血药物,或是通过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来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异常是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因素,各种因素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物方能奏效。滥用止血药或凝血药不仅是浪费,有时还会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造成血栓形成或加重出血现象,引起不良反应。

    《2009年止血药和血凝酶产品及市场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我国止血药市场,近十几年内临床应用最为普及的是以蛇毒为主要成份的生化类止血药,其中以“立芷雪”(rep-tilase)为代表的血凝酶类药物占有最大份额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7 字符